首页>批判与思索>正文

旅游策划观点:“打卡式旅游”被追捧,需理性看待

2020-07-24 龙景园网原创 龙景园 点击量:

“十一”假期结束后,很多词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人从众” 、“网红”、“打卡”、等词出现频率飙升。当然,这离不开网络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但是也不可否认这些现象确实引起了大众的共鸣。众多网络热词中,今年最受关注的恐怕非“打卡旅游”莫属了,节假日期间众多游客纷纷打卡,排队5小时打卡西湖音乐喷泉,堵车1小时打卡一座公交站,诸如此类的打卡行为受到了游客们的热捧。然而,节日之后,打卡式旅游却受到了众多媒体、学者甚至专业旅游者的批判,大有一改此歪风邪气之势。

旅游策划,旅游规划

图片来源:北京龙景园 摄

“打卡式旅游”并非单纯网络时代产物

打卡式旅游看似是个新鲜词,实际上却与“到此一游”异曲同工,他们都是以到达某个景点为目的,走马观花,拍照留念。二者不同的是一个照片自己留念,一个发到网上。

事实上,这样的旅游方式一直存在,很多团队旅游就是典型的打卡式旅游,听听解说,然后在标志性建筑物前牌照留念,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循环反复。很多人形容跟团旅游是快餐式旅游,那打卡旅游就是快餐中的快餐。信息传播的加速,让“到此一游”的思想有了可以承载的发泄之地,追逐网红的步伐,以抵达为目标,朋友圈的炫耀。到此一游的时代并不是不想赶流行,不想炫耀,而是缺少一个平台,而朋友圈、短视频等只是提供了一个窗口,顺利的将到此一游转化成了打卡式旅游。

存在即合理

打卡式旅游被批评主要是因为过于注重旅游目的地,功利性强,被认为是当代人过于浮躁的表现,从而引起很多人的质疑。虽然批评不断,但是“打卡式旅游”依然大有市场,说明这种旅游方式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与内在合理性。

受到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影响,旅游变得异常便利,加上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有闲钱群体不断壮大,旅游自然成为人们热衷于追捧的对象。打卡的出现,也受到了社交平台的影响,让旅游的功能不仅仅只是愉悦身心,还包含了社交化的对外展示和互动,而这样的社交活动具有传染性。如此出游方式的出现,并不是简单的对旅游的认知问题,也是游客群受到诸多限制的结果,包括门票成本问题,目前景区对文化旅游开发的深度问题,休假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很显然在短时间之内不会解决,这也意味着打卡式旅游也将长时间存在。

一场旅游,想要享受到沉心静气和闲庭信步的内涵之美并不是简单的事,目前很多中国人实现不了,反而快餐式的 “打卡式旅游”对大众来说更加实际可行。也就是说,在现实的条件下打卡式旅游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难以扭转的。

理性对待

对打卡式旅游不能简单的否则或者批判,一方面要从中发现旅游行业的不足,一方面更是要把握市场需求,从中看到新的机遇,并加以合理利用。

打卡式旅游的兴起,让很多新奇的景点开始受到人们关注,一个公交站、一个火车站,一个餐厅等,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景点、景区的含义。它所表现出的正是旅游文化的多元性与个性化,旅游的发展不再拘泥于哪个景区或者哪个知名景点,也不是一定要具有什么不可替代的意义,旅游发展也需要全新的个性化的思路。网络互动的频繁更多的是一种炫耀心理在作祟,展示丰富的玩法,炫耀生活的格调,社交平台不仅是宣传的场地,也是启发旅游者发现新玩法的地方,旅游自然也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打卡式旅游仅仅是一个阶段,同时它也在推动另外一个阶段产生与发展,促使不断产生新消费、新市场、新业态。旅游会往惬意的方向发展,旅游者也在不断放飞自我,展示出自我需求,通过一种旅游方式看到行业的未来方向才能真正实现进步。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