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6 网络文摘 龙景园 点击量:
二是创新农村土地使用制度, 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载体, 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合理组合和优化配置最终都需要落到某块土地上, 因此,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关系到其他各类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发挥作用程度。要积极探索“确权确股不确地”的经营权流转、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差别化宅基地使用制度、“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经营权流转”的土地整治激励制度等农村土地利用制度, 增强农村土地资源的流动性, 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土地的资产和资本权能, 让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进入农业农村发展。
三是健全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制度, 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可获得性。要通过健全完善社会诚信体系, 扩大社会诚信体系内容覆盖范围, 提高失信成本, 降低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信用风险。加快“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 发挥好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 完善农村土地价值评估机制, 按照“风险共担”的原则, 以政府财政涉农资金为基础, 积极吸收社会资本投入, 探索设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担保基金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贷款贴息基金。同时, 为有效防范抵押人的道德风险, 可设立由借款农业经营主体按借款金额一定比例缴纳的风险保证金, 以降低银行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 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在市场化条件下对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
四是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2014年, 习近平在河南兰考同焦裕禄干部学院部分乡村干部学员座谈时指出:“乡村处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末端, 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 在座各位可以说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 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要继续优化乡村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健全完善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制度, 把好优秀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选用关。积极创办县委党校、农民夜校、职业学校, 加强对基层党员党性和能力的培训, 以及对本地农民的技术培训。通过“构建城乡教师互派交流、教研教学联动机制”, 以及建立职称评定向拥有农村工作经历的教师倾斜等制度, 促进城乡教学质量均衡发展, 提升乡村地区教育水平。
(三) 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 乡村将被赋予更多的内涵, 未来的乡村将是一个集居住、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养老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城乡居民共享的区域。这种功能的复杂性和建设的阶段性将决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人、地、钱”三大基本要素的有效整合, 特色优势产业的选择和空间的优化布局, 以及相关的道路、通信、文化、卫生、教育、生态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建设的先后顺序问题。因此, 需要一个系统的规划, 促进各类要素在乡村的优化布局和有效整合、要素效益的更好发挥、各项设施的高效配套, 以满足未来乡村要素集聚对各项设施功能的有效需求。
一是加快编制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 根据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以及各地方未来人口变动的趋势, 在保障粮食安全、构筑生态屏障、促进城乡要素优化布局的基础上, 科学编制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 加强规划的约束作用和引导作用。二是按照“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发展、集聚要素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加大环境整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 以及“生产生活生态”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原则, 科学规划村庄内部的功能分区, 推进村庄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 (地) 市级城镇体系规划“四规合一”, 以增强乡村振兴的系统性、统筹性和协调性, 以解决未来乡村振兴过程中“人往哪里去、地从哪里来、钱往哪里投”的问题。三是加快编制不同区域全覆盖的村庄空间布点详规, 对乡村振兴中的农业产业布局、村庄空间优化以及资源和环境保护发挥关键性的引领作用。四是紧密结合各个村庄的自然环境、要素禀赋和地理条件, 结合实际科学论证, 做到分类指导、因村制宜、精准施策, 彰显地方特色和乡村特点, 并根据产业发展基础和要素配套能力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 以增强规划的可行性。五是加强农村集体组织建设。要通过加强农村集体组织班子建设、改善农村干部待遇、加强业务培训和党性教育等方式, 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 发挥好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乡村振兴实施主体的作用, 保证各项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 加强五级城镇体系的规划建设
城镇是承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各类要素的空间载体, 不同的城镇集聚不同层次的要素, 这种要素的集聚将对周边地区发挥重要的要素配给和产品集散作用。因此, 必须做好五级城镇体系的规划建设, 以解决未来乡村振兴过程中“人往哪里去”“公共服务设施向哪里配套”“要素在哪里集聚”“产品在哪里集散”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原有的省市县三级城镇体系的基础上, 加强对特色 (中心) 乡镇和特色 (中心) 村庄的规划和建设, 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 使未来留在农村发展的新农人和“三农”工作队伍及其家属子女, 以及进入农村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的城市居民能够更好地生产、生活、发展和享受。一是加强对特色乡镇的道路、交通、信息、燃气、物流、给排水、污水处理、文化、卫生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和投入, 使其成为从农村向城市输出农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农业服务人口的重要聚居地、初 (高) 中教育和基本医疗等公共服务的集中地。二是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和“生产生活生态”的要求, 以建设田园综合体和居民聚居点的方式, 加强对特色村庄的道路、交通、信息、自来水、污水处理、文化、卫生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和投入, 使其成为未来职业农民的主要聚居地、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度假旅游的目的地、农村小学幼儿园教育的集中地。
(五)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 通过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规模化水平, 以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 提高农业及相关产业的比较收益和要素吸引力。一是因地制宜选择好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需要根据乡村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区位条件、人才支撑、市场前景等因素,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 选择市场潜力大、群众带动力强、生态保护好、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大的产业作为乡村的特色优势产业。二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好特色优势产业。要通过完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利用智能终端、机械化操作、现代种业、现代生物技术、生态环保、“互联网+”等现代科技, 提升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科技水平, 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知名度, 使传统农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降低市场和自然风险, 提高农业产业的比较收益。三是运用市场化手段运营好特色优势产业。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农业产业的发展, 具有周期长、市场和自然风险大、涉及利益主体较多等特点, 既需要基层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更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采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扩大产业辐射带动面。依托本地特色资源, 立足乡村特色优势产业, 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 延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形式, 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