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快递>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2)

2018-12-26 网络文摘 龙景园 点击量:

(二) 提高农业比较收益

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比较收益。一是提高原有产品的品质, 通过农田整治和农业设施改良, 提高农业种植的规模化、科技化、生态化水平, 降低产品种植成本, 以优良品质提升产品价格, 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进而提升农业产业效益;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如改种品质更优、营养更好、价格更高的水果或中药材, 以优良品种提升产品价格, 通过改变农业种养殖结构提升农业比较收益;三是延伸农业产业链, 以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高端化发展为基础, 通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体验旅游、科普亲子游、乡村民宿等方式,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 用二产、三产反哺一产, 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

(三) 完善优化农村地域功能

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生态化、融合化 (1) 、高端化发展, 必然带来相关要素的集聚, 如农业科技人才、本地农村居民、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回乡创业就业的农民、到农村经营的城市青年人群、到农村养老居住的城市中老年人群、到农村休闲旅游的城市中青年人群、服务本地农业发展的“三农”工作队伍等。这些人群都要在县、镇、村三级城镇体系中合理有序集聚, 他们到乡村旅游或发展, 将对农村地区的地域功能 (2) 产生新的要求, 如自来水、下水管道、污水处理、网络与无线信号、银行网点、购物、公共交通等与城市接近的配套设施, 将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和建设。未来的农村将以开放共享的理念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由于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清新怡人的空气, 农村将不再是农村人的农村, 而是城市和农村共享的农村, 如农房向城里人出租、土地向城里人出租、特色农产品向城里人出售, 这也正是未来农村的发展潜力所在。因此, 必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实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8]。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农村道路、房屋、污水处理等功能设施的建设, 推进“产村融合” (3) 发展。使其既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又能够满足城里人休闲居住的需要。让农村不仅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也成为城市居民下乡生产、生活、旅游的好去处, 成为城乡居民共享的生态佳园。

(四) 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和获得感

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要素和主体,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 农民将不再受地域和身份的限制, 农民将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实现身份的更迭和收入的不断增加, 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下, 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 一部分适合从事城市工商业的农民将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 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部分适合从事农业产业的农民或农民工将通过家庭农场、公司、专业合作组织等方式走上农业产业工人和农业经营者之路, 实现不出家门就可以增收致富;一部分城市工商业者和技术人员将利用自身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到农村从事农业产业发展,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在此过程中, 农民的收入来源将进一步拓宽, 土地股份入股分红收入、农房出租收入、就地打工收入、农业经营收入、外出打工收入, 都将成为未来农民的收入来源, 以此增强农业农村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 可以通过以下逻辑框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即体制机制创新 (夯实农村基层党建)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农业 (乡村旅游业) 比较收益提升—相关要素集聚—农村人气提升—农村功能完善和设施完备—要素进一步集聚—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农民收入和获得感 (图1) 。即以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要素优化配置为目标, 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如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 最终实现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与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的良性互动。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特色、地理区位等比较优势, 科学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 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平台集聚各类要素资源, 以提高农业比较收益为核心吸引各类要素到农村发展, 发挥要素集聚效应, 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效益;现代农业 (乡村旅游业) 发展所需要素的集聚, 将对农村中生产、生活和发展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 以完善村庄发展功能和社会有序发展为目标促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农村功能完善和治理有序将优化农村生产、生活、发展环境, 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促进农民提升综合素养和增加收入。农业 (乡村旅游业) 发展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收入和生活保障, 农村的繁荣将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提供更加美丽的环境和完善的社会服务。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 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提高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 吸引更多城乡要素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因此, 需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发展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夯实农村基层党建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分步实施。

(一) 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充分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一是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期性。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振兴, 农业人口的城镇化、农业的规模化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比较收益的提高、农村配套设施的建设、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可能一蹴而就。日本的乡村振兴历经了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的近40年时间, 韩国的“新村运动”也经历了长达30年的时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即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大约也要经历32年时间。所以, 必须摒弃盲目求快的短期思维, 避免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搞成一场浅尝辄止的“乡村振兴运动”。二是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复杂性,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 宏观上涉及制度建设、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等, 中观上涉及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等, 微观上涉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基层党建等。在实施过程中, 必须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试点与推广的关系,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 凝聚全社会力量, 加强部门协作, 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二)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是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除阻碍城乡要素流动、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各项体制机制障碍,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创新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建立城乡规划协调机制, 加快推进城乡“多规合一”, 形成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 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城乡市场的有效对接、城乡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 提高城乡资源配置效率。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