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龙景园旅游规划>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古城古镇古街>正文

顶尖高手们的新游戏:城市历史街区改造

2018-06-04 网络文摘 qyf 点击量:

商业市场的变迁日新月异。在购物中心泡沫化、综合体大爆炸、百货业萧条,超市业关店、多数零售商业因被电商冲击而疲于为继之际,有一类商业形态却人潮如织,绽放着旺盛的生命力,那就是城市历史文化街区。
每个有历史的城市,都有那么一段特色的街区,它承载着名人掌故、商贾繁华和声色犬马,他们是这个城市的缩影,代表着一个地域族群的生活方式。
在当今万业萧条的时期,对于房地产开发来说,看到人气的地方就意味着希望。到底是什么能抓住现代都市消费人群的眼球?他们何以散发如此魅力?
历史文化街区的兴盛来源于旅游业与商业的跨界融合。当多数商业地产担心电商冲击的时候,旅游业当前繁荣向上的榜样已经告诉我们,真正有生命力的现代商业形式在于感受和体验。
大约10年前,上海新天地和南京1912的成功,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做出了表率。这就是解决当前中国城市千城一面、营造城市名片的极好方式,各地政府也对此趋之若鹜。因为这既是振兴文化、更是地方政绩的佐证。
并且,在政策层面上,近年棚户区改造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点,央行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对这类项目也要有定向的信贷政策扶植,金融环境极其宽松。
政策利好、金融扶植、市场需求巨大、政府鼎力相助,这样的市场条件下,标志着历史文化街区这类产品即将面临腾飞。
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看到大量失败的案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街区,但能打造成新天地、受到本地市民拥趸、受到业界顶礼朝拜的的却少之又少。
这是为什么?成功打造历史文化街区,需要什么样的基础条件和操作模式?笔者根据过往经验,给各位对此类项目的操作关键进行总结。
一、打造成功街区的基础条件
我们看看成都宽窄巷子、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苏州平江路等著名的文化历史街区都有这样的几个基本特点:

1 大部分位居城市中心地段
地段论在历史文化街区这类产品中,是个必然的存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成型,是沉淀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的产物。彼时的中国城镇化尚未发展,农业人口居大多数。在农耕文明或者工业化初期阶段的时代,码头集市、工厂市镇,就是当时最重要的城市聚集地。
随后中国多数城镇的发展,都是在这些老城厢的基础上进行同心圆式的扩张。直到近20年内,因快速城镇化大潮的需要,才出现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格局。这种新规划格局就是通过拉开城市结构,兴建基础设施,新建新城,从而建立现代化的城市都会。对比近10多年兴建的新城,老城的功能在逐步衰退。办公、展览、贸易、会展、居住等现代化的功能移至新城,老城功能受制于拆迁压力巨大、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有限,因而逐步转变为文化、旅游、商业聚集的场所。
而历史文化街区,就是老城功能的集中体现,是不同于新城建设的城市名片。这里,苏州的建设案例就是个典范。

2 承载着浓郁的城市文化,具备功能的多样性。
在国际城市规划名著《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中,对多样性的必要性有段精彩的论述:“一个历史场所的美感应当是由许多建筑的组合并列产生的,而不是其中任何一栋就能单独作用的结果。
其实,建筑立面风格只是一个方面,笔者理解,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建筑立面形态方面,更重要体现在业态的多样性上。
历史街区的多样性从旅游角度来看,就是给游客更多“淘”的趣味。在当前城市微旅游爆发的时代,淘各种城市文化的东西,在淘中收获眼界和惊喜,将个人从繁琐单调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让孩子体悟所在城市的精华与特色,这就是一种惬意的微旅游方式。

3 建筑修旧如旧,保护性创新
对于历史街区的改造手法,往往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拆除后再开发。这是过往最常用的手段。建筑大师梁思成上书北京政府,要求保护老北平城的故事,就是这种模式最好的记忆。但是,相比欧洲的历史保护,中国太多的经典已经被这种粗暴的开发模式抹灭。
第二,建筑整治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功能
修旧如旧,并在如旧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和现代时尚的元素,是所有历史文化街区通行的操作模式。具体操作方式,将在后面展开论述。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