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龙景园旅游规划>特色小镇规划>正文

年游客量600万,这个苗寨小镇是如何做到的?(2)

2018-07-06 网络文摘 龙景园 点击量:

2、文化引领品牌建设与创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十年来,西江苗寨将静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动态人文景观形塑成为动静结合的旅游体验模式。静态体验产品不断通过“田园观光区”“村寨夜景系统”“苗族风雨桥”“吊脚楼建筑群”等方式进行打造;动态体验产品不断加大体验型旅游产品的推出。

例如将苗年作为品牌的大亮点,通过大量宣传手段,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西江独具特色的苗年文化,通过亲身参与苗年,不同时段体验小年、中年、大年三次苗年的节日氛围和不同节日内容,从中感受苗族文化魅力。

3、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

自2008年起,在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西江苗寨通过创新、发展、融入等手段对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

为合理利用民族传统文化,西江苗寨先后打造出20多个静态、动态、互动的文化体验点,让游客参与其中,不仅强化了旅游体验,延长了游客逗留时间,还提升了村民的旅游收入。同时西江苗寨以创新式传承,发展、挖掘出游客喜闻乐见的“高山流水”“五壶四海”等苗族传统酒礼酒仪,将苗族刺绣、银饰锻造、蜡染制作等苗族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审美样式,开发出游客易于接受的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古歌演唱、迎宾表演、民俗展示等活动的参与,不仅直接让村民受益,还带动了苗族文化的传承与活化。

4、创立民族文化保护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

2008年旅游开发不久,西江苗寨就开始探索以民族文化资源为根据的利益共享机制。自2011年起,这一利益共享机制就开始走向制度化,并且实现了西江苗寨景区所有农户家庭的全覆盖。

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共享机制的内容有三个部分:

一是每年从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18%的份额作为民族文化保护奖励经费。2012年,西江民族文化保护费奖励经费发放金额为806万元,2013年为1100万元,2014年为1480万元,2015年为2270万元,2016年为2400万元,2017年为2900万元。

二是“人人有份,户户受益”。按照《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办法》的规定,文化保护奖励费的发放以户为单位,受益多少取决于吊脚楼保护的程度和家庭人口数。2011年全年户均约为3600元,2016年全年户均约为17400元,2017年户均约为21000元。

三是文化保护费发放有严格的流程,且多主体参与。每年分上下半年各发放一次,全程都有村民代表参与和监督。

5、以“景区带村带县”共享发展成果

作为国家80个“景区带村”的示范之一,西江苗寨的景区带动主要体现在产业带动、发展带动和就业带动三个方面。

就产业带动和发展带动来说,十年来,西江苗寨景区带动了周边脚尧、黄里等村的茶产业发展,带动了附近控拜、麻料等村寨银饰产业的发展。

在就业带动方面,西江苗寨附近各村寨每年有数以千计的村民常年不间断在景区内打工。在旅游旺季,都能让每位村民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

在“景区带县”方面,西江旅游井喷式发展不仅带动周边村镇脱贫致富,还带动雷山县旅游业的发展和县域脱贫致富,2017年,雷山全县旅游综合总收入为77.37亿元,其中西江苗寨为49.91亿元,占比为64%,直接和间接带动全县至少5000人以上实现脱贫致富。

6、善用苗族民间智慧进行景区治理

开发旅游后的西江苗寨,是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交织的空间。社会治理工具和手段,必须将传统社会的组织形态和治理智慧同现代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进行无缝衔接,方能促进景区的和谐稳定。

自2008年以来,西江苗寨景区通过强化组织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和加强景区联动等手段,夯实村级国家基层组织,促进村民自治,发挥出村两委在维护景区秩序、规范游客行为、建筑风貌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根据景区社会治理情况日渐复杂的情况,专门成立“建筑保护委员会”“老年协会”等村寨民间组织,协同政府一道处理因旅游开发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积极善用“扫寨”“议榔”“鸣锣喊寨”等苗族民间智慧参与景区社会治理,治理效果极为明显。

7、与时俱进创新景区管理机制体制

为进一步理顺西江景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2年,经雷山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将西江镇交由雷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托管,西江景区管理局、西江旅游公司一并划入园区管委会。配齐配强西江景区管理局领导班子,将驻西江的相关执法部门和西江景区管理局人员划入园区管委会综合执法大队,由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

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明确了西江景区各管理主体和经营主体的职责与功能,尤其明确了西江旅游公司作为市场经营主体,进一步提高了旅游发展的市场效率。

04

“西江模式”的价值及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对于民族文化传统资源的利用,促成了我国西部地区民族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但如何合理、充分利用民族文化旅游来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

历经十年,西江苗寨以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强烈的市场化运作;党政强力推动,多主体共同参与;共生共建共享的发展之道;建立民族文化利益保护发展的共享机制以及景区社会治理善用民间智慧等做法,通过旅游全面带动,促进了西江苗寨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实现了西江苗寨从苗族传统村落向现代村落的巨大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江苗寨为西部民族地区提供了旅游带动地方发展的一种崭新模式,这个模式蕴含着丰富的,可以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旅游发展智慧。

1、为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发展提供新路径

生态和民族文化是贵州的两大宝贝。十年来,西江苗寨“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为手段,一方面通过制订相关利益奖励规程对以吊脚楼为核心的苗族文化进行保护,让家家户户都成为参与文化保护和受益的主体,另一方面通过民族文化的旅游化、经济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了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场域的“价值再生”和“价值联动”,较好地解决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2、为贫困地区实现共富提供鲜活案例

为解决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的脱贫、减贫,西江苗寨通过制度创新,设立民族文化利益共享机制,让村民每户每年都有超过万元的收入,同时坚持强烈的市场化原则,通过旅游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旅游业,鼓励村民参与各种旅游经营,盘活整个社区的土地、房屋等资产收益,提高了村民的创富能力,确保了旅游在脱贫致富上的“市场效率”。

3、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西江样本”

2018年2月,国家发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因此,如何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产业路径是民族欠发达地区各级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必须要慎重思考的重要问题。

西江苗寨十年来之所以能够产业发达兴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发展资源的正确选择,选择了丰富的苗族文化优质资源作为发展路径起点,另一个是在发展资源正确选择的基础上,优化景观景点及村寨人文生态,做出了走旅游产业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从而带动了西江苗寨十年来旅游产业的腾飞与做大做强。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