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批判与思索>正文

洛杉矶雾霾60年启示录

来源 龙景园网 2017-01-17 yy

雾霾

2016年十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出现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就连以往很少见到雾霾的成都地区,也遭遇到了雾霾的严重影响。而在70年前,美国洛杉矶也曾经历过一模一样的伤痛。
这座“天使之城”,有一个深植记忆的痛苦标签——曾经肆虐长达半个世纪的严重雾霾。

雾霾

洛杉矶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雾霾难以消散由于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独特地理状态,雾霾难以吹散、长期驻守。加州标志性的充足光照又导致强烈紫外线,光化学反应一触即发,把毒物向空气中持续释放。而令世人震惊的是,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折磨洛杉矶人的雾霾在50年后几乎完全消失。在洛杉矶的治霾史中,好莱坞明星、家庭妇女、良心科学家、铁腕政府官员都做出各自的努力,无人置身事外。这样的奇迹,
是如何创造的?对于正在深受雾霾困扰的中国人,洛杉矶经验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一场“生化危机”1943年7月26日,正值二战期间。当洛杉矶居民从睡梦中醒来,
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以为受到了日本人化学武器的袭击:空气中弥漫着浅蓝色的呛人浓雾,矗立的高楼与街边的汽车被全部吞噬,太阳也变得模糊难辨。
政府很快辟谣:这不是日本人的毒气,而是大气中生成了某种不明的有毒物质。

雾霾

和如今很多深受雾霾折磨的国家和地区一样,污染“归功于”经济腾飞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同盟国用于制造飞机武器的资金大量流入,成千上万的商人、游客和移民涌入加州,
产业多样化带来了纺织业、轮胎、家具行业等等的迅猛发展。时任洛杉矶市长弗彻·布朗信誓旦旦地宣称4个月内一定永久消除雾霾。
政府先是关闭了一家化工厂,他们认定丁二烯排放是污染源。但雾霾并没有缓解。很快政府又宣布全市30万家庭垃圾焚烧炉是罪魁祸首,
居民们被禁止在后院焚烧垃圾。然而,雾霾依然没有减少。政府公信力一降再降,终于失语。

雾霾

所有的人都不沉默好莱坞明星、愤怒的母亲、良心科学家……面对前所未见的雾霾灾难,人们开始以各种方式发出声音,表达不满。最具力量的,是幽默和讽刺。1950年代,好莱坞演员们想出了“雾霾罐头”的点子
“你有敌人吗?有的话省下买刀的钱,把这个罐头送给他吧!”这种罐头标价35美分,在游客众多的商店里出售。五颜六色的漂亮罐头上贴着标签:“这可是好莱坞大明星们呼吸的正宗雾霾啊,
里面有如假包换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硫化物。如果你想要保持这瓶雾霾的新鲜度和纯净度,那你一定要把罐子封好哦。”
 

雾霾

雾霾罐头人们还印刷出了“雾霾明信片”嘲讽洛杉矶独特的城市形象。航拍角度的镜头下,是60年代洛杉矶市中心的高楼大厦和模糊不清的天际线。
远处的山顶的白雪若隐若现,一切犹如被炖在一锅黏糊糊的毒物之中。

雾霾

一张1970年代的“雾霾明信片”除了讽刺,谁也没有想到,首先挺身而出采取行动的,是一群家庭妇女。这些平时并不关心时事、对于环保和科学也知之甚少的中产阶层女性唯一的动力来自一个质朴的信念——保护我的孩子。
1950年代,她们自发组成了一个团体,给自己取名“驱除烟雾(Stamp Out Smog)”,她们做调研、写报告、到政府请愿、向州长进言治理倡议……后来,
一名来自荷兰的科学家通过实验揭示了真相,并由此成为后来半个世纪对于洛杉矶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人。

雾霾

阿里·哈根·施密特教授经过多个月的实验研究,斯密特得出结论:雾霾来自于汽车尾气,与阳光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了臭氧以及其他剧毒的物质。这重大的发现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狠狠得罪了当时洛杉矶经济的支柱——汽车产业。
福特、通用、克莱斯勒,所有汽车巨头都把洛杉矶看做全世界最大的市场。然而斯密特却蹦出来警告:“不,汽车产业会置人于死地”,后果可想而知。同时,一些民众也开始了对斯密特的恶意攻击。
他们怨恨他将雾霾和汽车排气管联系起来,认为他在暗示开车的普通民众也负有责任。然而事实证明,斯密特是对的。上个世纪初开始,大洛杉矶就一直是美国机动车保有率最高的地区。从二战经济起飞之后,洛杉矶的版图在不断扩大。
摊大饼的城市格局和跟不上需求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得私家车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生活必须品,“车轮上的城市”由此得名。

雾霾

车轮上的洛杉矶50年代初,斯密特已经顶着压力把雾霾的来源和聚集原因剖析得一清二楚,他写道:在城市的一边,分布着石油工厂,几个精炼厂每天处理成千上万吨石油。另一边,洛杉矶公路上行驶着的近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累计消耗一万两千吨汽油。
即使燃烧率高达99%,仍有120吨未燃烧的汽油被释放到大气之中。而洛杉矶东、南、北三面的环山阻止了空气污染物的扩散流通,高空的暖空气由于轻于密度更大的冷空气,又犹如锅盖使得污染物无法垂直扩散。
这是洛杉矶人第一次明确意识到,原来给他们带来威胁的雾霾就出自自己心爱的汽车。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早有预感,又不愿承认的事实:每个人自己就是污染源。
美国抗霾大事记严酷的标准与法治的力量当汽车尾气中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被证实是雾霾的罪魁祸首之后,提升汽车发动机效率和油料品质就成为了科技界的当务之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
1970年4月22日,两千万民众在全美各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抗议空气污染、呼吁保护环境。这一草根行动最终直达国会山,立法机构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后来这一天被美国政府定为“地球日”。

雾霾

公民抗议空气污染
1960-1970年代,重点治理机动车:加油站油气回收、催化转化装置 、机动车强制排放检测。
1970年,《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修正案的出台。这条联邦法律赋予环保部门的使命是:不考虑经济成本,而以公众健康作为唯一目标来制定标准。
1970年代起,淘汰含铅汽油的使用。
1977年,成立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开展跨行政区域协同污染治理。
1980年代,重点控制以下6种污染物上:臭氧、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铅。并采取措施控制特殊有毒污染物,如:六价铬,石棉,以及已知破坏地球的平流层臭氧的氟氯化碳(即氟利昂)。要求石化企业提供清洁汽油。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400-030-1357,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2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 13031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