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北京龙景园 2018-06-04 龙景园
大城市或是超大城市,最大的问题是城市的运营管理,在这方面,北京比上海强,毕竟没有出现上海外滩踩踏那样的重大失误。不过,像所有的超大城市一样,管理和运营从来都是大难题,北京、上海都不轻松。
一般来说,城市管理的资源配置,最有效的办法是价格调控,可惜北京由于顾忌首都形象,往往放弃这种作法,换而采用更为具有行政色彩的政策操作。比如车辆控制,先是盲目发展汽车工业,坚持“不控制”,自由发展;后来看“实在不行了”,一下子又转而采用行政色彩极强的“限购”,而不是使用牌照拍卖等市场性的方法。
这样的例子在北京还有很多,如城市的交通补贴也是如此,本来可以采用价格分区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可是并未采用。即使在强大的舆论和公共压力之下,政府也没有试图放弃现有的出租车管理体制,缓解和熨平上下班交通潮汐峰值。即便互联网“专车”大潮涌来之际,还在手忙脚乱地动用行政力量维护旧体制。
可以说,无视问题的存在,盲目地迷信以往熟悉的行政力量,有价格工具也不敢用。
这是北京城市发展的第六个严重失误。
7城市发展速度太快
中国有句老话,欲速则不达。总结过去几年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经验的时候,我认为中国城市的一切问题,都是速度问题!如果回归理性来审视,你会发现,真的几乎所有的麻烦都与对发展速度的盲目追求有关!
根据城市地理信息资料,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只有48平方公里。1970年代,北京的建成区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2000年的时候,北京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是488平方公里。2012年,北京的建成区面积却已经高达1289.3平方公里。看到这样的数据,不用多讲大家也知道在2000年后的城市化进程中,北京这个城市发生了什么事情。
发展速度快的后果就是粗放,这种粗放未必表现在明处。更多的时候,表现在“该有的却没有”,包括绿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在北京都没有达到满足需求的程度。
城市发展速度过快,总会导致各种失序问题的发生。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污染河流的治理无法顾忌,城市的各种生活成本迅速上升,空间的功能交叉混乱,交通堵塞,实体产业生存困难,一场大雨就能让城市体系崩溃,各种城市病症都会出现,甚至急性发作,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这是北京城市发展的第七个严重失误。
8城市文化财产失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空间尺度,这种空间尺度反映和代表了城市的风格。石库门房子有石库门房子的味道,四合院有四合院的风格,因为他们都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北京的问题在于,仗着自己1.6万平方公里的城市大空间,肆无忌惮的平面扩张,大肆引入美国化的空间尺度,宽阔的马路,超大的停车场,高层建筑,郊区化的商业布局,大而无当的商业中心区块以及对环境大肆侵彻的扭曲建筑。
这些充满美国风格的城市规划,经过中国最高规划权威之手,在政府官员急切的发展愿望之下,居然就大面积落地实现了。先是苏联味道,后是美国风格,使得北京渐渐失去原有的历史风情。人们不但被迫要生活在一种高碳环境之中,每天还要将大量时间用于交通往返,生活变得乏味不堪。
应该说,这是北京的第九个严重失误。
10首都功能设计不周
任何人在北京只要稍微住上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这个城市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几十年来,一个接一个的城市规划,都经过了国务院建设部门的审核,结果却只是让问题越来越恶化。
北京是一个特殊的城市,它同时要满足和兼容首都与城市两类不同的要求,一个城市空间,承载两种责任,就是北京的特殊性。问题在于,北京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面,可以说在“城市”的方面,考虑的比较多;在“首都”的方面,考虑的比较少,这就导致北京作为“首都”存在着某些缺陷,无法有效满足大国首都的“大政治”。
应该承认的是,在中国的建筑设计界,从来没有出现过像巴西利亚的设计者奥斯卡•尼米叶尔那样“懂政治”的伟大建筑师。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的领导不懂建筑学和城市美学,北京的建筑师又不懂政治,两者还经常因为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彼此心生抵触,于是城市发展问题愈加恶化。
其结果就是,北京作为一个巨大无比的城市,“首都元素”的表达却仅仅局限于一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区块(天安门),这是北京城市发展的第十个严重失误。
当然,对北京这座千年古城来说,“十个失误”是远远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要总结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对于北京来说,佛陀的悲天悯人情怀,并未能解决云云苍生的现实问题。而且正如“普通人”在面对这些问题经常使用的“表态”,北京有发展中的成就,也有发展中的问题。
一切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这肯定没错!至少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对于世界的这一轮“城市化运动”,北京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伟大而深刻的教训,让人类意识到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什么才是真正最宝贵的东西。
Copyright © 2012-202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 13031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