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精彩研究>正文

PPP的适用范围和边界:突破就意味着风险

来源 中国旅游报 2019-03-20 龙景园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也进入了品质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旅游业,盲目跟风建设、追求赚快钱、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在近年来流行的文旅小镇、玻璃栈道、旅游综合体、主题公园等旅游项目上,这种表现更为突出。这不仅会给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更会给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伤害。为此,本报拟于近日在相关版面刊发“旅游投资热中的冷思考”系列报道,聚焦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盲目上项目、乱造景观、大笔举债铺摊子等现象,并展开多视角、多层面的讨论,希望能够给业界以启发。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项目融资方式,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落实民间投资支持政策,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近年来,全国掀起了阵阵PPP热潮,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融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将目光转移到与人民幸福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旅游等“幸福产业”。

旅游策划,旅游规划,旅游规划设计

现状:扩宽范围“幸福产业”受关注

旅游业具有与其他业态或产业融合发展的天然优势,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在加快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同时,也逐步扩大了PPP融资模式的应用范围。根据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统计分析,截至2018年底,消费领域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文化、旅游等领域)在管理库中累计1430个、投资额1.3万亿元,分别占管理库的16.5%和9.7%,其中,旅游项目331个,落地项目139个;项目投资额为4820亿元,落地项目投资额为1875亿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文化、旅游类的项目,不论是项目数量还是金额占比,在整个PPP项目中都有一定的比例。

“文旅行业PPP项目具有回报机制相对明确、较易产生现金流、回报周期短、易于多路资本参与等特点。社会资本方参与文旅行业PPP项目的热情也相对较高。”采安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叶万和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副研究员蒋震表示,与传统基础设施类PPP项目相比,文化、旅游等领域的PPP项目进入门槛低、带动性强。在这些“幸福产业”推广PPP模式,有助于为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入拓宽渠道,最终扩充项目的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

“我国正处于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文化和旅游与百姓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获得感直接相关,加之文旅产品供给存在缺口,需要稳定且长久的文旅项目来满足老百姓需求。投资文旅项目,能够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和长期的收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教授、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公共管理专家委员会成员李伟说。

据悉,为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文化、旅游领域PPP项目中,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首次将文化领域纳入PPP模式的推广范围。2018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文化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社会需求稳定、具有可经营性、能够实现按效付费、公共属性较强的文化项目,采用PPP模式。2019年3月财政部《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到优先支持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

“指导意见相继出台,政府部门、融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开始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文化、旅游等PPP项目上。”叶万和说。

问题:“暗度陈仓”隐性债务需防范

在PPP发展过程中,有一种操作值得关注:一些地方将融资项目拿来包装成PPP,将PPP模式看作融资渠道。有专家称这种现象为变相举借债务。

以修建旅游公路为例,按以前的做法,就是地方平台或者其下属的公路公司自己融资、自己建设,PPP模式推行之后,地方公路公司可以寻找一家社会资本,双方各出资一部分,成立一家项目公司,由该项目公司作为PPP的主体,建设旅游公路项目。地方的公路公司通常会与社会资本方签订回购股份协议,承诺在项目建成后回购其全部股份。

“这种操作直接导致债务规模增长,债务率甚至超过了警戒线,形成潜在的风险点。”蒋震称,若拿掉这份私下签订的回购协议,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引入了社会资本的PPP项目,没有增加政府债务,但实际上,这背后仍然是过去政府融资的逻辑,换汤不换药。

多位业内人士称,变相举债、明股实债、保底承诺等现象之所以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地方政府在未能将PPP理解透彻的前提下“铤而走险”。

“很显然,从我国一些地方的做法来看,并没有吃透政策,没有认识PPP的内涵,或者说认识了,但为了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将PPP歪曲成负债建设发展、制造政绩的工具。这不仅难以有效发挥PPP作用,而且超越当地财政能力而盲目上项目,也会留下严重的风险隐患。”蒋震说。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400-030-1357,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2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 13031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