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龙景园旅游规划>乡村休闲旅游中心>乡村旅游研究>正文

乡村旅游如何避免“千村一面”的发展现状

2018-06-02 北京龙景园 龙景园 点击量:

近年来,我们乡村旅游发展突飞猛进,2014年乡村旅游新增收入已达400亿元,带动超过3300万农村人口受益,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旅游
但从某些地方的发展来看,乡村旅游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千村一面”就是其中之一。乡村景色成了机械化大生产时代的一个个“标准件”,主要表现在:首先,这样的乡村没有真实乡村的风貌,只有整整齐齐的街巷,标准的新房,一模一样的庭院,等距离同树龄的绿化,条条方方的田园,一模一样的农事活动,没了自然的肌理,毁了社区的结构,缺了自然的乡愁,少了传统的耕读,找不到乡土的味道。
 
其次,乡村旅游的活动几乎固化成“两头”模式,“村头”一律是农家乐、“田头”是清一色的采摘大棚。更可悲的是,现在的农家乐既不“农”、也不“家”、更不“乐”。“两头”模式最终又合流为“农家吃”——村头吃饭、田头吃果。
 
事实上,去乡村旅游,都市人除了看个新奇、吃顿饭外,更想消散自己累积起来的烦躁、苦闷、憋屈、压抑等等不良情绪,他们想进行的是一次心灵之旅,回到一片纯净而原生态的家园。尽管这种纯净多少带有乌托邦式想象,但如果游客在乡村看到的是跟城里一样水泥马路、高楼大厦,身心不会得到彻底放松,甚至会后悔。
 
缅怀乡愁,是要有精神载体和文化点渲的,这是现代化操作模式和流程所难以实现的。因此,乡村旅游如果还回到做“标准件”的发展思路上,迟早要进入死胡同。在乡村旅游起步较早的地方,当“标准”与“品质”之间构成了矛盾,需要反思的是“标准”本身是否在作茧自缚。
 
就拿某省几年前乡村旅游搞“双改”(改厨改厕)来说,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各地几乎弄得一模一样,也就失去了乡村的味道。该地旅游局的一位官员向笔者透露,在“双改”中,他坚决执行上级的规定,为了实现标准化,全县的“双改”就请了一家施工公司,建材统一购置、设计和建设的一模一样,真正实现了“标准化”。他的话,真让人哭笑不得。
 
事实上,有些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如山东曲阜,要做的应该是文化乡村,要体现的是儒韵乡村味道,孔子后裔家乡的特色。比如要改厨房,可以使用孔子驾车周游列国图像的瓷砖腰线作装饰。如果在灶台上再张贴上孔子美食的格言,像孔子讲的“八不食”,即“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这就有了儒乡的特色,也彰显了儒乡农民待客的诚实和为人的厚道。再如,厕所的标识可以做成“大烟带”和“绣花鞋”的样子,这样,才有农家茅房的特色。
 
海南对于乡村旅游的做法用流行的话来说就很“萌”。他们对乡村旅游不是评星,而是评“椰”,在基本标准内,从一颗椰子到五颗椰子。而且当地不满足于此,鼓励各乡村旅游点的个性化发展。
 
其实,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个性化才是标准化,本土化才是国际化。要把农村建设得很像农村才对。
 
这方面,台湾的“民宿”很值得我们学习,民宿的房间都不大,但却温馨自然,周边的乡村小道常常与大片的水田连在一起。民俗的管家都很有人情味,大家交谈起来就像朋友一样。
 
笔者注意到,国家旅游局提出的“515”战略中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这是很有眼光的。
 
从旅游者角度来说,乡村旅游就是回家,因为回归是一种潮流,回家是一种诉求;从政府角度来说,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的就是进行新农村建设,同时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从本质上来说,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营造好山水乡愁,构建好乡村生产生活,挖掘民俗、风情、技艺等特色资源。同时,乡村旅游不仅仅是要做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产品,有条件的还要打造养生农业和生命农业产品。因为,后两类是更为深层次的乡愁产品。这些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产品,既能满足城市人的身心需求,又能让农民就地就业、农产品就地增值、农村就地城镇化、农俗就地传承、农业就地转型,可实现城市游客和农村村民双赢的幸福生活。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