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龙景园旅游规划>乡村休闲旅游中心>乡村旅游研究>正文

乡村之韵与设计之美

2018-06-03 中国旅游报 张琦 点击量:

    在数十年剧烈城镇化的背景下,中国乡村与城市一样经历巨变,留给我们的是不尽的乡愁。如何保存乡村多元而独特的文化和美学传统,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成为当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局面的打开,有赖于从多维角度切入,深度发掘乡村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生态价值,这些价值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生态文明所应珍视的。

梯田

    乡村具有多重意义和价值

    乡村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也包括各种农场、林场和园艺、蔬菜生产基地等。农村地区人口一般呈散落状居住。

    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社会中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乡村。乡村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叫农村。

    与城市相比,乡村的特点包括:人口稀少,居民分散在农业生产的环境之中,具有田园风光;家族聚居的现象较为明显;工业、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地方习俗较浓厚,多数农村有本地的习惯风俗;交通不发达,相对城市来说,乡村的道路多为泥泞的乡间小路。

    乡村具有文化、社会、经济等多层价值,具有不可复制与取代的独特性与重要意义。乡村发展目标不可短视、一刀切,需要多样化、专业化、整体化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咨询、设计、策划服务是乡村亟须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部分,核心是村民内生能力建设。中国乡村已超越初级农产品模式,至少有4种类型的未来发展方向,均需智力、能力、机制与资源的全面支持,即生态科普村、农产技艺村、历史文化村和创意休闲村。

    比如台湾埔里镇桃米村有23个品种的青蛙,是台湾拥有原生青蛙品种最多的生态村,成为青蛙科普主题村。法国诺曼底卡门贝尔村生产有200多年历史的卡门贝尔奶酪,传统技艺与现代管理结合,能够确保质量及品牌。在我国许多乡村,传统村落及记忆标志物的保护与传承对村民荣誉、身份与信仰的传承至关重要,其远期价值胜过物质回报。创意休闲村的重点在于在不同环境地区设计旅游休闲项目,因地制宜不盲目,让人感觉身心自在,能够学到知识还很有趣。

    我国乡村面临的现状有这样几个:首先是农田、水利问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但是农村的水利建设正在荒废,大的沟渠很多已淤塞。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杂草丛生,田垄两端的沟渠也是如此,如果降暴雨,沟渠不畅通对农业的影响非常大。农田的规划也存在很大问题,现在很多人闲置自家农田外出打工,村级组织正在对田地进行重新规划,如果有人返乡归农,很可能已经没有田产了。其次是生产力问题。乡村的生产力比较单一,传统的劳作方式是用牛犁地,但现在有些地方已改为机械化作业。

    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

    乡村文化生活包括乡村人的衣食住行、日常娱乐、体育竞技、影视书籍、民俗展演或民俗仪式、非遗传承、诗词书画、摄影影视、建筑、手工设计创造等,贯穿其中的是乡村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行为习惯等。

    中国乡村的核心价值观十分宝贵,即善、仁、义等,这些理念融合了道家辩证、儒家伦理、佛家因果、家族荣誉、个人操守、世俗化的宗教、历史谋略与小说人性、社会公平、劳动致富、天下大同等公民理想。

    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乡村文化?我认为,有助于提升村民身份认同感、社区凝聚力和综合素质的;有助于体现本村优秀人文历史传承与美学特色的;有助于推动整个乡村发展创新与科学管理的,包括本地文化生活形态、思维表达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在内的可持续自我优化的良性文化生态等,都包括在内。

    当前,中国传统乡村文化面临巨大挑战。毋庸置疑,乡村不应单纯模仿城镇文化或迎合城市人的消费喜好,不应对自己的传统感到自卑。乡村不需要成为其他人,只需要发现自己、做好自己、拓展自己。

    乡村文化不是装饰,而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盾,是以人为本的长期事业。做好乡村文化工作,乡村发展的后劲更足,人们生活更有希望。反之,如果看不到乡村文化的宝贵价值,就会失去重要的支撑,发展亦难以持续。

    我今天重点要讲的是这样一个观点,即乡村是人类文化的道德力量

    说到这一点,不得不提3个人。

    梁漱溟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1928年,梁漱溟在河南进行过短期的村治实验,1931年又开始在山东邹平进行了长达7年的乡村建设运动,后来实验区逐步扩大到全省十几个县,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构思宏大的社会改造试验,尝试将西方现代化的优点与中国文化的优点融合起来。

    陶行知是教育家、思想家,他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特别重视农村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1926年,他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晏阳初是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他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设计是系统集成和创新创造

    设计是人类对有目的实践活动进行的预先设想、计划和策划,是具有创意的系统集成和综合的创新创造。面向制造的设计,致力于创新资源能源和新材料开发利用,创新制造装备、能源动力、交通运载、信息通讯、农业生物、公共管理与服务、金融商业、生态环保、公共与国家安全等装备与服务。设计还创造宜居环境和美好生活。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工业设计倡导技艺结合,实现功能与形态、视觉和性价优化,提升产品价值和竞争力。设计创造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设计也随文明进化而发展进化,设计的价值理念、方法技术、人才团队等也持续进化。

    设计的进化过程是适应并促进引领人类文明形态的进化过程。在传统设计阶段,也就是农业自然经济与商品市场结合的时代,人类创造发明了农耕文明。在现代设计阶段,也就是工业市场经济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机械化、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电气化、电子化、自动化。在创新设计阶段,也就是知识网络经济时代,新产业革命将导致网络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

    在知识网络经济时代,资源能源的利用主要依靠信息、大数据和人的创造力,设计实现金属、非金属、生物质等资源清洁高效循环持续利用;材料的利用上主要依靠设计创造超常智能结构功能材料,绿色可再生、环境友好材料,纳米和低维结构功能材料,生物和仿生材料等;交通运输方式是主要发展高速公路、高速轨道、陆水空天等全球综合、智能高效交通物流网络体系,设计创造安全可靠、绿色低碳、舒适便捷、智能多样的系统等;制造方式上将发展进化为依托网络和知识信息大数据的全球绿色低碳、网络智能制造服务方式,设计与制造重新融合,制造者、用户乃至第三方皆可共同参与;信息通讯方式上是无处不在的无线宽带网、物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未来将发展成为全球智能、安全便捷、无线宽带,共创分享、多样无限的大数据,云计算、云储存和云服务;农业生物上将依托大数据发展农业云服务体系,设计创造绿色、智能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和网络服务体系,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生物大产业;从生态与人居环境上来说,是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创造宜居环境,发展以绿色低碳、智慧和谐为特征的城镇化,生态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倍受关注,保护修复生产环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价值理念上是融合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生态环境等知识信息大数据,注重创意创造创新,更加重视用户体验,追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综合价值,重视全球网络协同设计等。

    绿色设计让乡村更美丽

    绿色设计在西方,尤其在欧洲提得比较早,主要强调人在大自然中的地位。也就是说,人不是唯一的,不是主体,大自然才是主体,社会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大自然的主体。绿色设计是更尊重自然,更尊重自然本性的一种设计。

    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产品在外观上标新立异的做法,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面,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使用寿命。

    我可以举几个美丽乡村的设计案例。

    苏州西巷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211名村民中年轻人大多出去工作,上了年纪的留在村里,多以种植茶果和养殖大闸蟹为生,不少房屋都空着。于是,村里邀请台湾的文投创作团队,将村民闲置的房屋统一改造成主题民宿,房前屋后加上了青蛙涂鸦雕塑。当地政府希望通过西巷村的民宿项目,吸引更多的本地年轻人留下来,避免农村人口的流失,也让当地文化得以传承。在台湾时,这支团队已经积累了10余年乡村社区改造经验,在大陆也有莫干山庾村文化市集、无锡阳山拾房文化市集等作品。

    此外还有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的例子。马栏村淡化了设计师和村民的界限,人人都是设计师。马栏村是古老村落,是京城西出的古驿道。乡村设计专家团队提出保护古村风貌,从建村到规制不搞小高楼,不搞贴瓷砖的形象城市化,“让乡村更乡村”的理念被接受。村中的建筑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头建造。走进村庄小路,参观红色旅游遗迹,导视系统不是导向牌,而是地面用红砖铺出的路标。马栏村没有刻意修建旅游设施和大型景观,但走在村中的小路上,又觉得处处是景。

    总的来讲,设计的历程、美的历程、人类文明的历程是并行交融的。我们今天应该用设计思维构建美丽乡村,创建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乡村是根,是文化精神的根,是情感情怀的根,是自然与人类社会融合的根。

    (本报记者冯颖整理)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