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果乡礼泉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2)
2018-06-02
中国旅游报
杨银 点击量:
民俗旅游成主角
提起礼泉,不得不提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近年来,陕西礼泉县袁家村火爆的乡村旅游人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慕名观摩和学习者络绎不绝。据调查,在每日熙熙攘攘涌入袁家村的人群中,至少有20%以上是多次走进袁家村的“回头客”,这一现象在许多地方非常少见。
在西安某天然气公司上班的张小强可谓是袁家村的忠实粉丝,每隔一两月就去袁家村采购一次,或者约上三五好友在袁家村大快朵颐。“感觉去多少次都不会厌烦,看啥都想吃,每次去袁家村必带酸奶,哪怕就是去袁家村吃上一碗羊血饸饹然后打道回府也知足了。”
如今,袁家村又传来喜讯,于2014年12月正式荣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自2007年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深受国内外游客青睐,至今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83亿元。
走进袁家村的仿古老街,青石铺就的街道两边,布坊、面坊、油坊、药坊等青砖白墙的老宅一字排开,“永泰和”、“五福堂”、“德瑞恒”、“同顺堂”、“五味斋”、“童济功”那些老字号店铺的“望子”悬挂在老街两侧,迎风微微飘扬。道路一侧的水沟中,一渠清澈的泉水缓缓流过,路边,古风古色的农家乐内坐满了游人。青灰色的砖、青灰色的瓦,传统式样的窗棂,加之那油光发亮的原木大门,质朴而凝重,愈发衬托出墙上的玉米黄,屋檐下的辣椒红。
在小吃一条街,烙面、红星软香酥、子祺月饼、皮影、李小超泥塑、景谷画等地方特色食品和旅游纪念品非常走俏,每个小吃店都坐满了游客,有的小吃店门前还排起了长队。
袁家村手工烙面店老板赵更红告诉笔者:“我们平均一天能卖出四五百碗面,一天就能赚一两千元。”另据调查,在袁家村,商户的年收入都在40万元至90万元之间。节假日时,这里有的商户一天能赚1万多元。
据了解,为了确保食品安全,该村的所有食品素材,包括米、面、油、肉等食材全部由村上统一购买。为了加强村委会和各农户之间的联络和沟通,及时听取村民对各种决策的意见和建议,2013年村里为每位村民配备了苹果手机,建立了“关中印象—袁家村QQ群”。近日中国联通专门为袁家村架设的光纤通讯已开始联试,金融单位还为每家商户安装了POS机,精心设计的“袁家村旅游消费一卡通”也将开始运营。
袁家村的成功,也带动了礼泉其他村庄的发展,推动全县乡村旅游迈上了新台阶。现在乡村旅游已延伸至烟霞镇、西张堡镇、烽火镇、史德镇、城关镇、昭陵镇等9个镇、18个村,全县现已发展农家乐386户。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活了礼泉县的商贸流通、宾馆饭店、交通运输和城乡环境改善,对县域品牌提升、招商引资等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每日前往袁家村考察学习的全国各地“取经者”不断。在礼泉县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兴平马嵬驿、周至水街等一批新兴民俗旅游项目也面世,更多的古镇与村庄,都在从袁家村旅游的发展中吸取经验,希望通过乡村旅游这条康庄大道,实现新时期发展方面的华丽转身。
乡村旅游的“休闲范儿”
春天赏花、夏天垂钓、秋季品果、冬季滑雪,近年来,礼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传统的农家乐基础上,加入休闲度假元素,吸引了大批游客,效益斐然。
渭水之北,宗山南麓,距离礼泉县城东15公里处,有个名叫“白村”的小村子,近几年由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声名鹊起。刚进入冬季时节,笔者曾去白村走访,虽然当时气温骤降,但是在白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宽阔的旅游大道两旁,几十辆自驾车依次排开,路边,田地里,嬉戏打闹声不断。
在白村的农耕文化体验园区,百余座“茅草屋”散落在田间,墙头的辣椒串、玉米棒使得这里的农家味更浓。屋内液晶电视、空调、热水器一应俱全。并且每座茅草屋周围都配置有半亩田地,由游客认领耕作,因此也称作半亩园。来自西安的王女士,正在篱笆围起来的耕地里摘菜,见到笔者来访,乐呵呵地说:“我们租这个半亩园已经有一年多了,这不,菜熟了就来采摘,吃不完就送亲戚,感觉很有趣。”
据介绍,白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0000亩,目前,已建成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2000亩,发展农耕文化体验户130户,农家半亩园、欢天喜地园、五谷丰登园、农耕风情园已初具规模。此外,该村还引进了一座投资1亿元、占地1000亩的葡萄酒庄,在休闲度假方面再添新动力。
礼泉的西部乡村现代农业园可谓是礼泉一颗正在升起的休闲旅游新星。该园区是涉及东黄村、白鸽村、西皋村、新时坊村、茨林村、张神村等6个村,规划面积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