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北京龙景园 2018-06-01 龙景园
在规划案例中,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城乡统筹的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村庄整治指引。规划重点探讨:城——片区、镇(乡)——乡村之间的关系,得出因地制宜的镇村体系;多规融合的土地利用,还涉及空间管控、产业发展规划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均等化、效益最大化布置;村庄风貌管控;村庄建设及整治规划等主要内容。现行规划建设经验可以概括出以下六点:
三、西部地区县域乡村规划实践思考
(一)西部地区地域特征
1)乡村地域特征表现形式
乡村地域环境的要素组成结构复杂多样,因而形成多种不同的地域环境类型。乡村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规模的不同、人口数量不同导致乡村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以不同,乡村规划的重点也不同。乡村地域性的内涵包括人文的地域性和自然的地域性。人文的地域性主要表现形式为乡村的经济条件、乡土文化、乡土建筑、集聚方式;自然的地域性主要表现为乡村的地形地貌条件、开放程度、乡村的地域性景观和资源条件等。
2)西部地区乡村特征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但是该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超过80%的地区是山地、沙漠、高原、戈壁等。能够利用于生产、生活的空间有限,且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这里自然灾害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
西部地区的乡村由于地理环境、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素用地布局分散。村庄往往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地区贫困人口众多,村庄的空心化严重。且该地区村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低于东部地区的村庄,传统乡土文化流失日趋严重。由于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为集聚的地区,区域民族文化多元,但是人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落后也是影响乡村发展的不利因素。
(二)地域化视角下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生产力水平、以及文化构成等多方面的不同,西部地区村庄发展阶段显然落后于东部地区。但东部地区以往的村庄发展建设经验对于西部地区仍然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东部地区的乡村发展建设快于西部地区。村庄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公共及基础服务设施配置完善,村民的经济收入高于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快于西部地区,且村民的思想观念较开放。因而现阶段东部地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目标侧重于村庄的内涵式发展,促进村民持续增收的同时,重点对建设用地进行管控,讲求存量规划。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的时候,东部地区关注的是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管理。现行东部地区的乡村规划侧重于村庄管理机制、公众参与等村庄建设较高阶段的研究,而西部地区乡村建设规划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
1)规划设计重点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不是单一的空间规划或建设规划,而是人口、产业、生态、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风貌特色和实施建设等各元素高度关联、互相衔接协调的城乡统筹规划。结合西部地区的村庄发展阶段以及村庄物质文化要素以及人的需求的分析。可以得出西部地区村庄规划应当重点解决人们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个方面的问题。
生产方面主要结合地域性资源,从县域层面进行产业发展研判,合理划分产业分区,科学引导片区产业发展。在片区的指引下村庄产业做出合理定位及应对。生活方面主要实现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配置的完善与优化,部分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应当从县域层面统筹考虑,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配置可以引入生活圈的概念进行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保护应当对生态安全格局提出具体有效的管控措施,增强空间管制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至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乡村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保留自然传统的乡村聚落,但是应该吸取传统乡村的有效经验,传承乡土文化,尊重本土的自然环境,新、旧融合共生,重点体现在乡村环境特征、本土建筑、乡土文化符号提取和利用、民族特色等方面。
综合来说地域化视角下乡村体系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以人为本、人地关系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发展。其中以人为本是以当地人的需求为导向,而人地关系的构建,是规划的重点也是唯一真正能够有效落到实地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人与地域空间关系的构建,宏观通过村庄等级体系划分、用地布局、产业发展、基本服务设施布局等落位空间,中观则表现为乡村山水林田格局、村庄肌理的控制引导,而微观层面则落位到不同地域建筑庭院的组合等内容。
2)规划设计内容
借鉴几个试点县市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西部地区的村庄规划主要从生产 、生活、生态三个方面着手,重点考虑服务对象中人的需求、三生空间的融合、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发展。规划设计的内容框架如下:
1、村镇体系规划
各个地区这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各有不同,主要内容可以包括:
(1)人口规模预测(人口规模预测方式探索,推测县域人口流动趋势,合理预测乡村人口规模)
(2)适宜的县域城乡村镇体系(明确城——片区、镇(乡)——乡村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建立村镇体系)
(3)多规合一的用地布局(包含内容:明确各类用地界线、从县域统筹村庄产业发展)
(4)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管控
(5)乡村发展与建设的模式(明确各个村庄发展方向以及拆并、保留、新建)
2、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可以结合生活圈理论进行配置。部分重要基础服务设施从县域层面进行统筹考虑。介于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村落分散以及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应进行有限干预下的基础服务设施配置。最终的目的是不同等级的村庄配置相应级别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设施质量,最大化设施的服务效益。同时规划还应当提出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配置的分类、分级、分效、分期控制体系,对其后期规划落地提供依据和指导。
3、村庄风貌规划及村庄整治
(1)风貌规划:
制定田园风光、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和文化保护等风貌控制要求;保护村庄“山水林田”的格局以及传统布局形态和空间肌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采取相关策略。
(2)村庄整治指引
建设样本库。为村庄风貌从不同类型空间以及建筑进行建设引导,提供多样化的营建导则。使得规划变得简单易于操作、可实施性强。
结语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是在新型城乡关系视角下,统筹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效弥补了村庄规划、村庄设计与村庄建设管理的缺失,丰富和完善了县域城乡规划的成果。规划本身是一种技术方法,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地域特征,重点解决的问题不同。地域视角下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应当根据其地域性特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村庄的发展建设提出指导和具体的应对方法。乡村规划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对于村庄这个自组织发展的对象,村庄规划也应当动态发展。
Copyright © 2012-202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 13031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