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家视点>正文

城镇化会把10年非遗抢救成果化为乌有

来源 文化中国-中国网 2018-05-30 冯骥才

非精

著名作家、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发起人冯骥才接受文化中国-中国网记者专访——

    抢救民族文化到了关键时候

    记者 李洋

    600多个大中城市的老城区老建筑大部分已被拆光;历史记忆较深厚、民间文化遗产较丰富的村庄只剩下2000多个,比2005年减少了3000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面临最严重的考验。

    2002年,一个由民间知识界、文化界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开始了。虽然,很多民间文化已人亡歌息再也无法挽救,但经过10年努力,大到古村落,小到香包,民间文化界深入56个民族、30多个省区市,抢救性整理、保护了一批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族服饰、民间家书等文化遗产,出版了22卷本《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开始了《中国唐卡艺术集成》、《中国民间美术遗产图录》、《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中国民俗志》、《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等浩大工程,并已出版多个卷本。

    救

    鸟笼子撞石头,哪能不碎

    问:大约10年前,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开始时,还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您是个作家,怎么关注这个领域的呢?

    答:最初是因为城市拆迁改造。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在很多城市办画展,走一路看了一路老城区被推倒。我就卖画、做街头演讲、出摄影画册,想留住周庄的迷楼、宁波的贺知章祠堂、天津的老城和五大道。但这个潮流太大了。到20世纪末的时候,北方城市如德州,南方城市如嘉兴,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城市,已经找不到一条老街、看不到一座历史建筑。我们仅仅用了20年就把全国600多个中型和大型城市重新造了一遍,把历史积淀全部铲平,建成彼此相仿的城市面貌,多大的悲剧啊。粗暴的变革过程使城市文化受到极大损失。就在关注物质遗产过程中,我发现,城市的人文气息在城市肌理里,于是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问:对城市物质遗产的大规模破坏,是由于我们缺乏文化自信吗?

    答:这个背后有一个很复杂的背景。我们的改革也好、现代化也好,不是线性一点点发展起来的,我们是从“文革”进入改革的。而“文革”是否定传统文化的,批孔子、批红楼、批水浒……我们的文化基本剩下了一个空架子,拿这个空架子去对付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全球化浪潮,你当然没法对付。

    全球化以商业文化为主,商业文化有那么大的现代物质生活的诱惑。NBA、好莱坞、超市、麦当劳、名牌、影星歌星、主题公园……这不像“五四”时期外来文化的进入,那个时候,中国知识分子是很清醒很自觉地站在文化的前沿去挑选外来文化,挑选的基本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这次,你无法选择。

    在这个背景下,传统变得没有魅力了,变得可有可无了。而且,经过“文革”,传统已经成了空架子、鸟笼子,而它是个实实在在硬邦邦的东西,你没有多少精神了,自己的文化不剩多少了,一撞就失去信心了。在这个时候,文明的传承就可能发生断裂。如果失去民族文明的主体,未来就会迷失、会混乱,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这场撞击中,我认为,知识分子一定要走在前面,要有独立的思考和立场,要有自觉的前瞻性。

    终极目标是传承文化传统

    问:为什么选择看起来“很土”,算不得上品的民间文化来抢救,而没有从经典文化的保护入手?

    答:如果说一个民族的思想和理性在它的精英文化和经典文化里,那么,一个民族的情感,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就在它的民间文化里。精英文化如同父亲的文化,精华、力量来源于此,它是由个人创造的。民间文化如同母亲文化,它养育我们,我们都是在其中长大的,它是集体创造的,是离人们生活最近的文化。人们把生活理想、愿望、准则、价值观和审美都放进去了。老百姓又创造了无穷缤纷的富于魅力的形式,把它融到生活中,形成了独有的,活生生的文化。民间节日、习俗、文学、美术中无所不在。

    如果民间文化很丰富,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就会大不同。我给杨柳青镇起名字叫“斯文小镇”,就是因为这个地方家家户户都会画画,人都很斯文,马路上很少有脏东西,广告也很少。民间文化让人们有这样的情怀。文化毕竟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然而,人有情怀,才会有精神,有理想,在面对市场化的时候才不会物欲横流,唯利是图。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400-030-1357,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2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 13031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