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2 网络文摘 龙景园 点击量:
伴随消费升级,旅游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领域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吃、住、行、游、购、娱”,出门在外,这六大消费支出的比例各占多少?景区门票价格高不高?景区购物值不值?哪些消费增长较快?哪些支出有压缩空间?哪些消费陷阱要倍加小心?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普通游客,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旅游消费更多元
个性支出成大头
“出门旅游已从打卡式‘到此一游’向深度体验式旅游转变,消费者更加在意旅游品质、特色和体验,个性化、享受型支出成为大头”
“这次去大理旅游,3天时间,光住宿就花了5000多元。我们订了洱海边上的‘海景客栈’,环境静雅舒适,坐在阳台上,水天一色,远处的群山仿佛就在眼前,感觉棒极了。”最近,成都某会计师事务所职员刘红全家去云南大理休假,回来时她算了一笔账:这一趟大概花了1.2万元,除了往返机票和景点门票,旅游支出主要用在了住宿、餐饮等方面,购物支出不超过1000元。
“出门旅行,游客消费支出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上海某旅行社资深导游王一伟认为,“这些年,伴随旅游产业升级和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出门旅游已从打卡式‘到此一游’向深度体验式旅游转变,消费者更加在意旅游品质、特色和体验,个性化、享受型支出成为大头。”
——购物型消费有所减少。“网购平台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消费观,以前旅游我会花不少钱购买当地特产送给亲朋好友。现在我会在电商平台搜索一下,如果有一样的商品,当然是在网上买更方便,不用自己随身携带,而且价格更便宜。”刘红说。
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马蜂窝旅行网共同发布的《全球自由行报告》显示,去年我国自由行游客的境内购物消费同比下降41.5%,境外购物消费同比下降37.2%。
——享受型消费受到欢迎。“游客对于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需求日益增长。美食、城市休闲、深度体验、疗养等当地化的旅游体验最受青睐。”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说,不仅自由行游客的旅游需求趋于多元化,即便是参团游客,对目的地深度体验项目的需求也在加强,旅游消费更显个性化、特色化。
数据显示,随着“80后”“90后”成为出游主力,品质游、深度游、定制游等高端产品走俏。游客花在美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比重大幅增加。2017年我国游客境内旅游餐饮消费同比增长201%,境外旅游餐饮消费同比增长14%。
“以前带团去厦门,游客主要是观景、拍照等。现在游客会花更多的钱去体验当地美食,参加特色娱乐项目,比如厦门五缘湾帆船体验以及5小时老厦门美食体验就很受欢迎。”王一伟说。
——住宿贴近当地人生活。“当下的潮流住宿选择是民宿。此外,性价比高的青年旅社、风景优美的特色酒店、海景房等也是人们热衷的住宿选择。”王一伟说。
途家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8月份,厦门民宿订单量增长3倍。最火房型为2室和3室的家庭套房,3室及以上的大户型房源因库存量较少,呈供不应求的状态。
门票支出比重大
继续降价有空间
“希望景区门票更便宜些,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感受当地文化、民风民俗”
“国庆假期我开车带全家去青岛玩了几天。今年‘十一’,崂山景区进一步降低了门票价格,我们一家四口,门票费用能节省200多元。”江苏盐城某银行职员张青说。
为帮助游客减少在景区门票等方面的支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确保2018年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取得实效。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截至“十一”黄金周前,全国各地已出台实施或发文向社会公布了981个景区免费开放或降价措施,其中免费开放74个,降价907个。降价的907个景区中,降幅超过20%的有491个;降幅超过30%的有214个。云南石林、大理三塔、玉龙雪山以及广西桂林漓江、福建武夷山、湖南张家界、陕西兵马俑、江西三清山、新疆喀纳斯等景区均实行了降价。
张青说,国内5A级景区门票价格普遍上百元、数百元。有时候,一趟下来,花在门票方面的支出可能占全部支出的一半以上。“希望景区门票更便宜些,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感受当地文化、民风民俗,把钱花在刀刃上。”
除了降低景区门票价格,景区索道、缆车票价动辄上百元,也有不少降价空间;有些风景名胜区有规定停车区,游客不得不换乘摆渡车,几公里的路程收费颇高;有些景区将旅游资源化整为零,景区大门的门票价格降了,但在景区内部设立了不少独立景点,每个景点圈起来单独收费……凡此种种,均与国家降低门票价格的初衷相悖,不利于提升消费者的旅游意愿。
曾博伟认为,进一步推动景区降低门票价格,需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一方面景区积极开拓收入来源,留住游客,摆脱对门票收入的依赖;另一方面,增加公共财政对景区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减轻景区在开拓、维护旅游资源上的压力。
防范消费陷阱
花钱多加留意
“现在的旅游环境要比之前好了许多,但仍有不少‘坑’比以前更难识别、隐藏得更深”
“去年,同事的父母报了一个旅行团,推销员告诉老人只需399元就可以享受海南四日游,保证没有额外消费。结果刚到海南,导游就明确告诉大家,这是购物团,每到一个景区,必须花一定的钱购物,否则就不带大家去下一个景点。最后老人不仅没玩好,还花了1万多元买了不少所谓的纪念品、保健品回来。”黑龙江哈尔滨某中学老师王金华说。
近年来,低价游、黑导游、强制消费等乱象屡禁不止,游客消费权益严重受损。为了整顿旅游市场,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已经组织开展了两次“利剑行动”,与26个部门联合签署并实施了《关于对旅游领域严重失信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掀起新一轮旅游市场整治。
“现在的旅游环境要比以前好了不少,但仍有不少‘坑’比以前更难识别、隐藏得更深,游客出游花了不少冤枉钱。”上海某事业单位职工张宏说。
张宏介绍,前不久他参加了一个邮轮旅行团,谁知出海后遇上强台风,原定的上岸观光等行程被迫取消。既然行程取消了,那么就应该退回相关费用。但是旅行社拒绝退款,理由是未能完成行程是由于台风这一不能预见、不能避免的客观原因,是不可抗力所致,不算旅行社违约。“花钱容易退钱难,究其根本是合同上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安排模棱两可,旅行社未能尽到告知义务,售后服务不到位。”
“扩大旅游消费需先净化环境,只有这样,游客花钱才能更安心、更值得。”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参团游客一定要挑选正规旅行社,事先签订正规合同,不要片面追求低价;一旦遭遇欺诈宰客,要在保护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留好相应的证据,及时寻求当地行政、司法、社会方面的救济;出行前要及时购买旅行社意外险、旅行社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一旦旅途出现大问题,可寻求保险救济。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