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0 网络文摘 龙景园 点击量: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避暑旅游需要更多智慧、更多耐心。瞄准3亿人的避暑需求的市场基本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特别是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是政府在旅游领域有所作为、有效作为的基础。
7月8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2017第三届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上发表题为《避暑遇见旅游》的主题演讲。他表示,避暑旅游的市场实践和产业化过程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样一个朴素的原理:瞄准3亿人的避暑需求的市场基本面,满足老百姓多元化、多样性的避暑旅游和休闲的核心诉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特别是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是政府在旅游领域有所作为、有效作为的基础。
避暑旅游已成大众旅游的重要支撑
戴斌认为,经过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联合项目组历时六年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实践,避暑旅游已经成为理论上日渐成熟、产业价值不断凸显的显话题,并成为大众旅游暑期档的重要支撑。
以长春和安顺为代表的避暑样本城市,让广大游客尽享品质避暑的公共服务,让投资者和旅游运营商得以拓展其商业空间,让社区居民通过旅游创业和非正式就业而提升了生活水准。尤其是大众旅游时代和全域旅游的新时代,每年超过3次的国民出游率,让他看见了小康社会的旅游梦想正在成为现实。而每年夏季超过3亿的避暑旅游人群,为旅游领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人群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还可以从物质、文化、精神等维度加以充实完善。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讲,这意味着在确认并满足既有偏好的基础上,适时导入新的偏好。正是人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和消费内容的升级,让中国进入了一个大众旅游和国民休闲的新时代。
过去,避暑纳凉是再自然不过的生理需求,只是受历史、地域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所限,多数人的避暑需求是居家或者本地完成的。
“当避暑遇见旅游,新的时代开始了。”戴斌说,“每当暑期来临,无论省内、国内还是世界,‘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已经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选项。”避暑旅游无需预设产业边界和行政管辖范围
避暑旅游目的地的培养固然需要以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本底气象资源为依托,但是仅有凉爽的天气是远远不够的,否则直接去南极看企鹅,或者宅在家里吹空调就是了。
“事实上,那些广为人知的旅游目的地,无不体现了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本地居民的休闲和所在城市的时尚氛围更是吸引当代旅游者到访的关键因素。”戴斌如是表示。
长春市发展避暑旅游的经验告诉大众,以活动塑品牌,以品牌促产业,特别是广大市民的参与是市场培育和产业创新的关键因素。连续十年举办的消夏节累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2000亿元,归功于政府的主导,也归功于民众的广泛参与。
旅游是以消费者的到访为前提的,是空间的理念;休闲则属于时间的概念,是居民对于生理、工作和家务劳动时间之外积极或消极的利用。
“休闲也好,旅游也罢,都是避暑消费的实现形式,不要有太多理论上的条条框框,尤其不要预设什么产业边界和行政管辖范围。”戴斌如是说道。
他强调,政府、机构、企业需要从3亿人异地生活的角度来思考避暑旅游的产业化问题。避暑旅游的产业化,按人均每次旅游1000元的消费水平,就是3000亿元的最终消费市场。根据乘数理论,将为目的地城市带来4-5倍的综合经济贡献,而这些经济贡献又会转化为就业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正是在避暑旅游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再次看到了“两山理论”的产业价值和时代意义。
避暑旅游需要更多智慧、更多耐心
避暑旅游进步很好,成长很快,但是对于探索中的挑战也没有经验可循,需要以更高的智慧、更多的耐心去关注和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针对性、高水平的避暑旅游产业规划、避暑旅游目的地(城市、乡村、度假区)的国家标准、促进社区参与的政策设计、创业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培训,无疑都是必要的,也是需要各级政府和各类公共机构理性、务实、耐心细致地加以推进的。
此外,需充分考虑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政府诉求,积极培育“避暑+会展”、“避暑+文创”、“避暑+研发”、“避暑+智能制造”等相关业态,成为所在城市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制造业的新动能。在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高端产业群的培养越来越依赖高水平专业人群的聚集,而高品质的自然环境和时尚化的生活方式则是吸引专业人才的重要因素。反过来,高端人才的聚集又可以提升所在地的生活品质,促进文化、艺术、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戴斌指出,游客有分享的权利,居民有发展的权利。旅游发展的目标必须包含社区发展的理念,并通过政府支持和商业实践有效实施。在社区发展方面,他尤其关注就业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特别是乡村的非全时就业和城市的非正式就业。
反思过去几十年旅游发展实践,相对于市场指标、经济目标和游客权益,我们对社会发展的目标和社区发展权利的关注不够,甚至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样一个不言自喻的事实:这片土地上每一寸的美丽山水、每一分的历史人文,都是属于世居于此的人民。
戴斌期待,夏季已经到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安顺——这样的凉快的地方呆着,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安顺人愿意继续生活在这个原本就属于他们的地方。
安顺,不仅仅只是纳凉,ta还有更多
安顺,不只是游客来纳凉的地方,还是分享本地人丰富多彩、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的人文空间。住宿业态创新,嵌入式民居客栈的周庄模式值得借鉴。餐饮产品,不必片面追求原生态,食材也可以是本地的,烹饪方法可以是经典的,但也要讲究营养的科学性和视觉形象的时尚性。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