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旅游现象认知的理论误区之一(2)
2018-05-31
中国旅游报
龙景园 点击量: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个问题,工业化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发展方式,旅游化也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一种发展方式,虽然在学术界对旅游化问题没有深入研究,还没有达到统一的共识,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旅游化的种种迹象已经形成。一是从事与旅行相关的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在不断提高,二是旅游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在不断提升,三是一个地区常住人口所接待的旅游者人数的比重在加大,这三个现象表明旅游化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
因此,我们在讨论全域旅游问题不仅仅从旅游的角度来认识,更要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来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在研究旅游的问题,都是就旅游说旅游,就问题说问题,没有从社会发展大的环境来认识。如果我们从社会发展方式的角度来认识全域旅游,它的意义便就不同了。
工业化使我们上了楼,走进了城市,走向了平原、走向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化使我们下了楼,走进了乡村,走向山区、走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上楼”与“下楼”、“进城”与“出城”的生活方式是由工业化和旅游化生产方式决定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共同存在,使我们的社会保持了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沿海经济和山区经济的物质文明和自然文明的基本形态,保护了乡村的基本风貌,保护了农耕文明的基因,使得我们的农村与农业形态不至于被工业化的强势方式而损伤。
从我国旅游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说,我国旅游业是沿着一条从“小旅游”向“大旅游”发展的道路走过来的。在上世纪,我国旅游是一个“小旅游”,旅游市场主要是外国人,旅游产品主要是观光旅游,旅游中介组织主要是旅行社,旅游吸引物主要是景区。进入新世纪,我国旅游的市场变大了,旅游产品变多了,旅游形态和旅游业态变得更丰富了,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再用“小旅游”的发展模式应对这种大市场、众多的旅游类型和丰富的旅游业态,显然是力不从心了。
我们知道,旅游是一种空间消费,是一种通过空间变换而形成的经济,旅游经济问题既是一个产业问题,也是一个空间问题。旅游要从“小旅游”向“大旅游”发展,没有空间作为支持,旅游是难以做大的。长期以来,从空间来说,我国的旅游发展主要依托于各类景区,但这些空间,无论是风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宗教艺术区、森林保护区都不是旅游的空间,但旅游可以借这些窝下自己的蛋。这种“借鸡下蛋”或者“借窝下蛋”,在观光旅游时代还可以进行,在我国旅游消费进入休闲时代和度假时代时,则是难以适应旅游者的需求的。
旅游形态与空间形态相关,当旅游形态发生变化,客观上会推动与其相适应的空间形态发生变化。要发展休闲旅游,就必须依托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城市旅游环境。如果没有休闲街区、旅游街区、旅游风景道、旅游购物区或是旅游综合体,怎么发展休闲旅游?而如果没有度假区、旅游露营地、旅游功能小镇、旅游主题民宿、高尔夫球场,又拿什么发展度假旅游?在小众化旅游时代,我国的旅游形态仅仅是观光旅游,因而我们可以依托景区空间形态来发展。然而,当我们进入了大众化旅游时代时,随之而来的是度假旅游、休闲旅游的兴起,仅靠现有的适应观光旅游形态的旅游景区这种空间形态是难以满足旅游者需要的。
同时,从产业形态来说,满足人们出游的服务组织主要是为旅行社为主体的中介组织,这在观光团队旅游发展阶段下是能够满足需求的,然而,当我国的旅游出游方式进入散客化发展阶段,旅游服务的提供也必然从企业服务的提供,转向全社会的提升,如果全社会没有一个完整的散客旅游服务体系问题作为保证,旅游者的出游消费以及旅游品质就会大大降低。
进入新世纪初始,我国就提出了旅游产业转型问题,特别是旅游产品的转型,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的旅游转型之所以没有完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建立的空间形态和旅游服务方式提供有关。这是因为,以景区为构架的空间形态是不支撑度假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旅游形态的,以旅行社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是不支撑散客旅游形态的。如果中国旅游还是在以往的景区空间下发展,在以旅行企业服务提供为核心的服务框架下运行,中国旅游是永远不可能完成这种转型的。
当我们认知了全域旅游提出的两个重要的社会发展背景后,对全域旅游所提炼的现象解释便清楚了。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我国旅游经济发展逻辑关系,全域旅游的解释便就是一种有限度的旅游化过程。全域旅游就是一种空间、产业、要素和管理的旅游完备问题。
从空间域来说,全域旅游是要改变以景区为主要架构的旅游空间系统,构建起以景区、度假区、休闲区、购物区、旅游街区、旅游小镇、露营地、旅游绿道、旅游风景道等点、线、面不同旅游功能为架构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推动我国旅游空间域从景区为重心向旅游目的地为核心转型;
从产业域来说,全域旅游是要改变以单一旅游形态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结构,构建起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域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
从要素域来说,全域旅游是要改变以旅游资源单一要素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模式,构建起旅游与资本、旅游与技术、旅游与居民生活、旅游与城镇化发展、旅游与城市功能完善的旅游开发模式,推动我国旅游要素域由旅游资源开发向旅游环境建设转型;
从管理域来说,全域旅游是要改变以部门为核心的行业管理体系,改变以定居者为重心的空间行政管理体系,构建起以移动者和定居者双向核心的社会管理体系,推动我国旅游的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
在这方面,我特别同意李金早同志的观点,“全域旅游就是要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
这种观点深刻地道出了全域旅游的实质,说明了我国推进全域旅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