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9 龙景园网 龙景园 点击量:
故宫现场每分钟售票166张
十一期间,来故宫的游客有眼福了,除了能欣赏到皇家庭院之外,还有机会欣赏3万余盆盛开的菊花和“东方维纳斯”。3万余盆开封菊花在故宫乾清门广场等八个区域展出,“东方维纳斯”青州佛像首次亮相故宫。
但故宫迎来全年客流高峰“大考”。昨天,在每天限流8万人的情况下,由于今年增加了网络售票数量,现场售票只有2万张左右,在两小时内一售而空。故宫博物院提醒游人,最好通过网络购票,以免影响出游计划。
仅两小时售出2万张门票
昨天上午,故宫7点半开门迎客,至上午9点26分,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当天8万张门票一售而空。这其中有6万张是网络提前预售,2万张是当天现场销售。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由于加大了网络售票力度,现场售票、人流压力较小。8点钟左右,售票窗口人流最多,排队也不过10米左右。游人基本上3分钟之内都能完成购票,现场秩序井然。伴随当日客流高峰的到来,不到两个小时,故宫门票数量显示屏跳到零,现场的2万张门票售罄。平均一个小时卖出1万张,每分钟售出166张。
5条警戒线保限流8万人
伴随门票售罄,故宫的限流疏导措施立即启动。现场安保人员通过拉警戒线、设置人墙的方式,在故宫端门售票区域,从端门售票窗口由西向东分别设置疏导线、警戒线、劝阻线三条线,每个区域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疏导观众有序离开。考虑到昨天客流量较大,又临时增加了两条武警线。对于已经购票的人从指定出口进入午门安检,对尚没有购票的游人进行劝阻离开。昨天上午9点40分左右,端门32个售票窗口关闭,人员全部安全疏散,警戒撤销。并未出现游客大量聚集和拥挤的情况。
国庆配1700名安保人员
故宫保卫处端门管理科科长李微波介绍,今年国庆期间,约1700人的安保力量,维护故宫院内院外秩序。其中故宫端门和午门的售票、检票区域就安排了约200人维持秩序。十一之前还集中配备了防暴叉等防暴器材。李微波介绍,今年采取安保力量动态调配的措施,止票之后,集中力量限流,人员安全疏散之后,安保力量动态调集到午门,加强安检力量。
此外,故宫开放管理处处长王兆仁介绍,故宫午门展厅也采取了限流措施,一旦展厅人数超过500人,则在西马道采取动态限流措施,每3-5分钟放行50位游客登上午门。为避免人员聚集,坤宁门等区域也采取了单行措施。
□措施
扩大开放西部区域分流游客
每年络绎不绝的观众给故宫博物院的保护与开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就如何疏导超量观众流、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参观环境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丰富实践,扩大开放、增设展览、预约售票、主题免费日等种种措施不断出台,故宫博物院努力通过内部挖潜,加强对观众的疏导,提供更多富有特色的参观路线,在保证观众和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给观众提供舒适的参观体验。
□提醒
今日只剩2万张现场门票可售
今年故宫调高了网络售票的门票配额,全天8万张门票中,6万放到网上预售,2万张现场销售,网上没卖完的调剂到当天售票窗口。
记者注意到,昨天当天故宫的6万张门票已经在前一天通过网络预订一空。昨天上午,记者登录故宫门票网络预售系统,发现今天(10月3日)的6万张预售门票也已全部卖光。这意味着,故宫现场窗口会早早结束售票。故宫博物院提醒游人,最好提前网络预订门票,以免因现场买不到票而影响游玩计划。
□预测
全年游客或将突破历史纪录
单霁翔表示,尽管故宫每天限流8万人,但全年的游人不减反增。截至8月底,故宫今年的游客总量已经达到了1200万左右。全年游客很可能突破历史1500万的最高纪录,达到1600万左右。
这个数字说明,观众参观故宫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并没有因为限流,让那些想来故宫的人无法到来。为何单日限流全年人数反增?单霁翔介绍,这是因为新开放的区域吸引了游客。“比如有些北京本地的观众,很多年前曾到过故宫,觉得没什么变化,就不再来了。但我们的新开放区域和新的大展今年吸引了他们再次前来。”单霁翔说,淡季推出的系列优惠措施使得故宫“淡季不淡”,分流了游客。
2020年故宫开放面积达80%
单霁翔介绍,到2020年,故宫博物院将实现“红墙内无办公区”,把红墙以内整体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陈列展览、接待服务、观众参观的空间。届时,故宫博物院对公众的开放面积将达到总面积的80%。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今年游故宫不仅仅能走传统的“中轴线”,看前三殿和后三宫,由于西路的开放,游人可选择的游赏路线增多了。比如日前断虹桥以北隆宗门以南区域的开放,让观众可以感受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空间。以往走前三殿、后三宫都是宫殿建筑群,没有树木,非常庄严,但是一到了西路,有很多绿地、古树,游人可以体验一份皇家的清幽和安闲。特别是冰窖的开放,让游人可以在此驻足,喝杯咖啡、补充体力,观赏皇家冰窖,别有一番情趣。据悉,西部新开放区域每年能分流三分之一的观众,大约400万-500万人。这就避免了所有的游人都挤在中轴线的尴尬。
2014年故宫的开放面积已经占到总区域的52%,2015年开放面积达到65%,2016年的目标是76%。越来越多的庭院和建筑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为观众提供了除“中轴线”传统参观路线以外更多的选择。
□展览
3万盆秋菊怒放紫禁城
在传统文化中,菊花与九月、重阳紧密相连,是代表秋天的物候。此次菊花展是故宫博物院继今年4月举办广受欢迎的牡丹展后,策划的第二个以花卉为主题的展览。
展览分为“故宫开封菊花展”和“故宫博物院院藏菊花题材文物特展”两个部分,通过秋菊这一主线,辅以各类别文物,可谓艺术与自然美的双重盛宴,在应时应景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了文化传播与陈列展览的新思路。
此次展览展出了来自开封的3万余盆菊花,以及由北海公园提供的精品菊花,分布于故宫博物院乾清门广场、隆宗门外广场、慈宁门广场、慈宁宫花园、慈宁宫、寿康宫、永寿宫、延禧宫等区域,旨在重现清代紫禁城菊花绽放盛况,展览预计至10月16日结束。
据故宫有关专家介绍,菊花原产中国,以花形多变、色泽艳丽成为我国的代表花卉品种之一,在三千年的栽培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养菊、赏菊、品菊、咏菊、画菊的“菊文化”。汉代已有家栽菊花,晋代菊花广泛栽植于庭院中,唐代菊花传播至国外,宋元时期养菊技术飞跃发展,至清代,菊花品种发展到200余种。在传统文化中,菊花与梅、兰、竹共称四君子,深受世人喜爱,成为高洁的象征。我国菊花产地众多,其中开封自宋代起即成为菊花培育中心,乾隆南巡开封品赏菊花时曾写下“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诗句。明清时期,菊花在紫禁城中作为宫廷花卉的一种供帝后、妃嫔欣赏。清宫养殖花卉的地方为西华门外西苑门迤南的南花园,康熙时期逢九月菊花盛开,即由南花园进献各种菊花摆放于内廷各宫殿,晚清时期,养心殿庭院则陈设大量精品菊花。
精品文物“传承”菊文化
千百年来,菊花不但以其轻身延年之功效,而被赋予长寿之寓意,更因其傲霜晚香的品格,而博得花中君子之美誉,人们用文学、书画、工艺等各种形式去表现、歌颂菊花。
为进一步传播中华“菊文化”,故宫博物院配合此次花展从院藏菊花题材文物中择其菁华,于永寿宫及延禧宫举办“故宫博物院院藏菊花题材文物特展”,展览共展出文物215件(套),至11月27日结束。
此次永寿宫展厅分为活色生香、花姿叶态、簇瓣攒英、秋卉盟主4个单元,分别展示以写实手法表现菊花、以图案化方式表现菊花,采用菊瓣式造型从不同层面反映菊花文化的器物类文物,其中包括北宋定窑白瓷模印缠枝菊花纹斗笠碗、永乐剔红菊花图圆盒、乾隆御题痕都斯坦青玉菊瓣盘、清象牙编嵌染牙兰菊纹团扇等众多文物精品。所展器物装饰手法变化多端,既有简净单纯之美,亦有装饰繁缛之例,可谓尽显菊花婀娜多姿的仪态与神韵,堪称菊花的艺术世界。
延禧宫展厅分写生求真、菊沁衣香、咏菊抒怀、写意传神、工笔写生5个单元,主要展示以菊花为题材的明清书画及丝帛文物,包括祝允明《行书菊词》札、陈道复《秋菊图》扇页、恽寿平《山水花卉图·菊花页》册、光绪绿色缂丝水墨菊花纹对襟马褂等精品。这些文物中的菊花形象或形简意足、笔墨疏放,或端庄古雅、色泽浑厚,充分体现了菊花清隽高雅的姿韵,使观赏者在得到美之享受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志趣。
“东方维纳斯”首次“进宫”展出
除了此次的菊花展,十一期间,“梵天东土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中国与印度雕塑艺术展”也震撼展出。中国9省(区、市)以及印度5省市的175件文物雕塑精品力作,在故宫博物院号称“地上天宫”的午门展厅与观众见面。其中,因动人心魄的美感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青州佛造像将首次在故宫展出。
此次展览展品由中、印35家文物单位共同提供,如此大规模的合作办展前所未有。其中北京、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甘肃、新疆9个省(区、市)26家文物单位提供了119件组雕塑藏品,印度新德里、北方邦、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马哈拉施特拉邦5个省市9家文物单位提供了56件雕塑藏品。这些精美的雕塑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至唐初佛教雕塑艺术与印度笈多艺术、后笈多艺术的辉煌灿烂,同时也见证了中印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源远流长。
青州佛像引人关注
1996年发现的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是上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的数百件石雕彩绘贴金造像包括佛、菩萨等题材,绝大多数是北朝晚期,即公元6世纪的作品,因其动人心魄的美感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近20年来,国内的青州佛像研究者发表了大量学术论著,形成了中国考古学和古代艺术史研究的一个热点。
不久前,青州造像首次在中央美院展出,引发参观热潮。本次展览,9件展品首次“入宫”。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了因雕刻手法精湛、神韵的传神而震惊世界的青州造像。这尊青州佛立像面庞清秀、线条柔和,袈裟紧贴身体。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介绍说,这种艺术形式受到了基督艺术的深刻影响,本次展出的著名的青州雕塑,将为解开学界“青州雕塑艺术源头之谜”提供新的思路。
展览以印度笈多艺术为主线
在河南省展柜,记者看到一个佛头残件。据罗文华介绍,这件展品来自洛阳的永宁寺,本是泥塑,一场大火之后变成了陶片。虽头顶残破,但微微扬起的嘴角向观众释放了一个谜之微笑,传递了无限的美感,代表了当时皇家寺院雕塑最高水平。在现场灯光下,这些雕刻领域的巅峰力作给观众以美的震撼。
罗文华告诉记者,展览选择公元400-700年这个历史片断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首先,中国的三位求法高僧法显、玄奘和义净在笈多艺术鼎盛时期以及后笈多艺术初期到达印度,他们的游记被西方学者重视,在印度有巨大的影响,本次展览以他们亲历的印度艺术文化中心为主线挑选文物。其次,这是笈多艺术走向成熟和达到极盛的重要时期,被称为印度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其审美标准和艺术模式成为印度艺术的标尺,影响范围不仅涵盖了大部分的印度本部,而且远达中亚、东亚、东南亚等广大区域;与此同时的中国佛教艺术开始本土化和个性化的历程,东晋晚期、十六国、北魏到唐初的雕塑展示出的是多种文化融合和创造力迸发的画卷,不同区域和时期、不同民族文化都在这个时期的创作中各展才华。没有这400-700年艺术创作的激荡,就不可能有盛唐艺术的绽放。
据了解,本次展览不单独售票,持故宫博物院门票即可免费参观。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