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快递>正文

作为民俗文化的大国,为何民俗旅游前景堪忧?

2018-05-31 北京龙景园 龙景园 点击量:

民俗旅游具有文化的原生性、参与性、质朴性及浓郁的民俗风情的特点,独具一格的民族民俗、建筑风格、饮食习惯、服饰特色、农业景观和农事活动等,都为民俗旅游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民俗旅游开发资源基础丰富,特点鲜明,区域性和民族个性较强,发展优势明显。  

乡村旅游

一、民俗旅游发展概述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主要包括物质风俗、社会组织风俗、节庆风俗、人生仪礼和精神文化民俗五部分,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是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民族文化为主题,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旅游类型。它有助于深度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满足游客文化旅游需求,提升产品档次。如匈牙利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使游人在田园风光中感受乡村野店、山歌牧笛、乡间野味所带来的民俗风情,欣赏充满情趣的文化艺术以及体味几千年历史淀积下来的民族文化。

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举办全国舞蹈节发展民俗旅游;突尼斯凭借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近几年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事业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以民俗文化作为旅游项目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各地旅游部门都在大力挖掘本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民俗风情游、古民居游等具有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发展迅速,如山西黄河民俗游、昆明云南民族村、内蒙草原风情游、新疆民俗游。

乡村旅游

二、民俗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民俗旅游的深入发展,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市场导致原有民族物质边界的重大调整和弱化,当地的宗教、传统习俗、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对当地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商业化”、“庸俗化”、“舞台化”现象严重。

(一)民俗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

旅游地的文化传统遭到异地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随着交通的改善,地理的封闭性被打破,旅游地文化的独特性也必然受到冲击,这使得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削弱,某些对外界人来说具有吸引力的成分会减少,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无疑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损失。

(二)民俗文化出现舞台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

为了发展旅游业,旅游地为了满足旅游者猎奇的心理,急功近利甚至一味迎合游客,把一些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东西任意移植仿照,使民俗文化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底蕴,舞台化明显,甚至出现“伪民俗”。由于商业活动,使得民俗文化失去了本来的乡土气息,淳朴的民俗被歪曲,有些甚至为了迎合游客的低级庸俗心理,开发一些落后文化,导致民俗文化庸俗化。一些民间艺术和手工艺术品为了迎合经济市场化而批量生产,其质量低劣,并丧失了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商业化现象严重。

(三)民俗旅游的精品景区缺乏

现在我国民俗旅游发展较快,尤其是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民俗文化旅游成为很多地方重点发展扶持的旅游项目,但总体来看,精品意识不强,开发层次较低,区域内产品雷同现象严重,营销观念滞后等,这些都影响了民俗旅游产品形象的树立和品位的提升。(四)利益分配不公平阻碍

由于民俗旅游在发展的重点是招商引资,缺乏统一的机制平台协调各方利益,分配机制不公,导致社区参与不够,居民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抵触情绪,阻碍了旅游的长期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扬。

乡村旅游

民俗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分支,乡村旅游的玩头、看头多来在当地形成已久的民俗。但随着民俗旅游的蓬勃发展,使得民俗文化在旅游当中受到了冲击,甚至消亡,面对民俗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面对当地居民与旅游经济的博弈,民俗旅游的未来值得我们深思。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