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快递>正文

我国现行规划设计界的资质管理亟待修改

2018-06-04 北京龙景园 龙景园 点击量:

挖一挖规划资质背后的丑陋不堪

一、先扒一扒规划资质的四大害处

规划资质的好处,肯定很多,否则它不可能入法,堂而皇之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里面大大方方地占据了四大法条。我说它的坏处,首先就得冒着“违法”的风险。这个年头要搞一点创新,搞一点改革,不“违法”基本上是寸步难行。但是不说它的害处,就无法推动中国城乡规划和各种规划的进步啊。简而言之,规划资质制度的害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计划经济的产物

中国特色的规划资质制度是过去长期计划经济的遗产,规划和计划,英文里都叫planning或plan,但在中文里意义很不一样。以前发改委叫做计委,就是计划经济委员会,后来要搞市场经济改革,觉得计划经济不好,改名了;以前五年规划叫五年计划,八五、九五、十二五,都是计划,后来也觉得不要计划经济了,改成了五年规划,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的十三五,其全称叫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为什么不叫五年计划了呢?因为中国吃了很多计划经济的亏,要改,让市场支配资源使用效率。在曾经的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控制了所有的资源和权力,控制了寻租的空间,在当时那种形势下,各种规划控制在政府手中、政府通过资质制度对计划经济进行控制,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我国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是,能够让市场主导的就让市场主导,再保留规划资质就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资源利用的效率,强调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虽然胡温时代也出现一些倒退,但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之后即到深圳进行考察,显示了他改革开放的态度,所以将计划经济时期的规划资质制度加以保护是反改革的,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应该说这种计划经济管理和控制规划权力的行为在世界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像中国这样将城市规划编制权力牢牢把控的做法,限制了社会大众对城市规划公众参与,限制了没有资质的社会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参与。

城市规划研究编制,其本质就是一种咨询产品,属于政府采购范畴,用《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就可以协调。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品和咨询产品,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多个利益主体提供的价值观、需求、建议和直接参与而形成,并非规划师闭门造车就行完成的。城市规划的研究本身并不具备神秘性,也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所有的科技、创新都可以从咨询市场上采购,因此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遗产根本不值得保留。但为什么会有人反对取消资质,改良资质制度呢?有的人是因为路径依赖(可以理解),有的人是因为心怀鬼胎(难以容忍)。

挖一挖规划资质背后的丑陋不堪

2、保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工具

为什么有些人心怀鬼胎?因为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再死抱城市规划资质制度不放,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舍不得既得利益,因为资质制度已经成为他们利益控制和保护的手段和工具,所谓的规划资质已经形成了体制内的国有的大的规划院的垄断手段,虽然民间也有一些甲级或乙级规划资质,但无论是从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从数量还是从规模上都属于微不足道的,日子非常不好过,只能吃公家规划院的残羹剩饭。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城市规划的报批非常麻烦,如果不把生意交给国营企业去做,不交给住建部自己的体系去承担,你根本不可能获得审批。即使是国有大规划院做,审批下来时,城市规划的内容已经过时了。城市规划基本上属于住建部内部的肥肉,肥水不流外人田,在这种情势下,规划资质就是一种狭隘的部门利益保护。

当然,通过资质保护既得利益、部门利益的机制不仅住建部有,很多部门都存在。但是要谈带头大哥,则非住建部莫属。现在的资质多如牛毛,有些想象不到的地方都有资质要求。我曾经发过一条微信,复制下来给小伙伴们再读一遍:

挖一挖规划资质背后的丑陋不堪

【行政许可何时休?数数有多少种咨询资质证书】

各种规划设计咨询资质都属于政府或其代理人行政许可,且绝大多数都设置2至5年有效期,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和相关代理人寻租机会:工程咨询、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造价咨询、地质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筑工程设计、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风景园林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公路行业设计、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城乡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设计、土地规划、土地复垦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勘察综合类、摄影测量及遥感、工程测绘、互联网地图服务、地基测绘、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有线广播电视台工程设计、太阳能热利用工程设计、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甚至听说街头替人家小菇凉涂指甲的,都要资质,OMG!!!…要大力发展咨询行业,就必须取消这些不必要的行政许可!

挖一挖规划资质背后的丑陋不堪

设定一定的门槛之后就可以将其他竞争者排除在外,这样既得利益者企图保护这种制度的想法和做法就是不难理解的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把规划资质视为成为既得利益者寻租的工具,可谓昭然若揭。

国际上的规划设计界也有一些资质,但都是面向个人的,如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于1830年代就成立了,其宗旨是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保障建筑师的职业标准,申请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训练并经过3个部分考试合格才能成为正式会员。它虽然挂着皇家的名号,但完全是民间学术组织,政府完全不干预,中国虽然也有注册规划师、建筑师考试制度,但所谓规划学会基本上是政府控制的。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成为会员都是自愿的,不是强制的,这就保证了技术的专业性和个人的荣誉感、负责感。你能不能承接规划设计任务,是不是皇家学会会员,并非强制要求。

与英美等国的非政府组织、自愿参与的规划师、建筑师注册或考试制度完全基于个人不同,中国的资质制度必须由集体、单位或公司申请获取资质,成本很高、效率低下,由于不少强制要求的技术人员平时任务量不足只能到其他单位挂单,或者转让资质收取管理费,而这样做也是“非法”行为。而单位里面的人是流动的,单位本身拥有资质对规划质量本身很难真正起到保障作用。直接责任人走了,如何保障规划设计的质量?

我们建议,规划设计一类的资质必须交由真正的行业协会管理(而非政府退居二线的官员的疗养院),第二将资质要求、评估体系,由机构持有转向个人非强制、自觉自愿申请。政府或企业的任何规划设计需求,都应取消原有资质要求,开放所有市场,能否投标、是不是中标,应该完全取决于标书本身的质量,而不是投标的人是谁。

打个比方,过去强调资质制度,就像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样,人一出生就被规定死了所在的社会政治地位,而无需考虑其本人的素质;也像封建社会皇位的继承权,太子就自动具有继承权,而不管其本身是否聪明,是否具备这种天赋。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要坚持这样的制度,除了愚昧落后或公开剥夺,还能算得上什么呢?

挖一挖规划资质背后的丑陋不堪

3、强制资质准入破坏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代代相传

在有些场合,本来由民间力量完成的事情,现在被利益集团绑架强制需要资质准入而夺去了民间的参与机会。比如一个古建筑、古村落,如果是文物保护单位,那么想要参与其规划和建设,就需要具备古建筑规划设计、施工方面的相关资质,而实际上不管是平遥古城、乔家大院,还是西递宏村、乌镇周庄,这些房子或村落的规划、修建,都是通过民间的艺人、工匠完成的,没有一个是古代由“工部”这样的政府机构给具备条件的工匠发放资质修建出来的。所以说那些有资质的、政府体制内的规划机构限制了民间艺人文化传承的发展。

民间的工匠可能会做传统的民间的古建筑,但他没有资质,也就没有办法传承各个地方的丰富多彩的民间的工艺。而仅有的几家资质单位,如杭州的园林很牛、安徽的徽派建筑很棒,河南的北方古典建筑叫好,但这些有资质的单位并不是很多,全国成千上万的传统村落,怎么可能仅靠少数有资质的单位来修建呢?即使他们可以承担,最终结果也必然是要变成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因为毕竟出于少数人之手。因此,这种资质制度破坏了中国文化的传承。

4、资质制度严重限制了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

大家知道一个规划、设计方案的好坏,和他是否受过最好的教育,与他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或者是草根的院校毕业,基本上没什么必然的联系,一个大师如果不认真工作,作品也可以很糟糕,一个没受过最好教育的人如果苦心研究、精心思考,组织一个很好的团队也可以做出很棒的方案。因此规划血统论、技术神秘论、利益内化论等的机制必须打破,不能让他们限制了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研究创新。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