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 商业>正文

权力、市场与城市治理(2)

来源 北京龙景园 2018-06-22 龙景园

因此,中国各级城市其封闭性的权力结构,除了自身的单中心特点之外,还受到上级区域性政府单中心权力的结构的约束,也受到散在的大数量民众的约束。在这样的结构中,市场化的选择,往往让位于上级权力和散在大数量民众的要求。

其结果是,向上级让步,向本地散在的民众让步,非市场化让位给高度管制,从而从权力性开放走向权力性封闭城市。

以市场化思路分析具体城市治理问题
5

以权力为基础的城市治理和以市场为基础的城市治理,在很多问题上,具有截然不同的问题界定和政策选择。比如,就房价高低来说,以权力为基础的城市治理,往往认为,房价有一个合理的范围,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控制,指挥房价,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可以控制房价。

而且认为住房都是居住的,为了赚钱的投资是投机行为,需要严厉打击。为了控制房价,就会排斥外地人购房,并人为地把居住在城里的人,分成各种身份,限制其购买房子的种类和数量。

以市场为基础的城市治理,往往认为,房价反映了个人的选择。购买房子,是用来投资,出租还是自己居住,是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

房价高低,是购买者的主观货币评价,如果认为房价高,就会改变自己的购买行为,而不是去强制改变别人的行为或者观念,更不会严格区分外地人和本地人,也不会区分本地人的各种身份,更不会限制投资住房。

因为只有投资更多,才可能有更低廉的房子可买或者可租。控制投资,控制购房的身份,只会行政性固化现有有房者的垄断地位,虽然控制了住房投资投机,但却进一步创造并鼓励了身份投机,扭曲了住房市场。

以市场为基础的城市治理,认为城市交通,有一个自身调节的过程。自发的消费调节和供给调整,自觉自发的个人调节,更易于界定拥堵,并调节拥堵。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城市治理里,拥堵的定义,是主观边际界定的,如果个人改变交通行为的,是拥堵,否则则不是拥堵。

因为拥堵,人们会改变自己的交行为。如果人们认为,开车拥堵,他们就会选择,不买车,或者买了车后不开车;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公交车,地铁,或者骑自行车或者选择地点很近的地方购买房子,或者居住。如果认为拥堵,却买了车,而且还使用车,这说明,汽车拥堵,并没有到改变人们交通行为的地步。

自由选择的市场为基础的城市治理,具有内在的调节机制,并具有内在的稳定性。

以权力为基础的城市治理,认为城市交通的拥堵,有一个客观的指标,可以通过权力来进行调整。因此,只要城市的核心决策者觉得拥堵,那么政府就有权力来控制市民的交通行为。比如,城市拥堵,是因为人们买车太多,所以就开始实施限制购车的政策;城市拥堵,是因为人们开车出行太多,因此,就开始实施限制出行的措施,按尾号分号段限行;城市拥堵,是因为外地车太多,于是就限制外地车进入城市。

限制购车,限制车出行,限制外地车进入,但是其交通需要依然是存在的,因此,这些交通需求,会想方设法突破限制。

比如人们被限制买车,就会设法租车,借车,这样现有车辆的使用频率就会提高;在外地的本地号牌车辆,会逐步流回本地,实际上增加了本地车的数量;

限制出行,就会转变为打车,打车难以打得到,就会出现黑出租来填补空白;而很多人会设法规避限行,比如家里两个车,限行的那天开一个车,跑两个地方,在限行的那天早出晚归,避开高峰,或者违章出行,以罚款来购买出行权。

至于摇号限购,这一政策使得很多人为了取得摇号权而考驾照,并把拥有一个车牌,当作无形的社会资产来进行投资。其结果,反而激发了很多人的购车欲望。

这些策略行为,都抵消了限制效果。如果要消除这些策略行为,还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显然,限制饥渴症,也就是越限制,越需要进一步的限制,必将困扰城市治理,并影响城市的活力。

因此,以权力为基础的城市治理,只能依靠权力的收放来解决问题,但结果是问题越来越严重。要在治理上解决问题,就不能仅仅依靠行政权力为基础的指标控制,而应该在制度上确立市民自由选择的权利空间,从而在制度上制约权力的随意干预,从而在治理结构上形成城市问题自由解决的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正确界定和解决大城市的住房泡沫和交通拥堵的问题。

总之,城市是城和市组成的。城具有政治性和行政性,市具有开放性,平等性,自由性。正是城市的市场性,使得城市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和自由性,使得城市具有自由繁荣的品性,同时也使得城市的治理具有市场性。

以市场为基础的城市治理,是人员自由流动,以房地产为基础的城市治理,是自主治理和多中心的城市治理。城市从封闭走向开放,有以市场为基础的开放,也有以权力为基础的开放。

以市场为基础的开放,具有稳定性,而以权力为基础的开放,往往会重新开始封闭。城市需要在策略层次进行治道变革,但更需要在治理结构的层次,进行治道变革。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400-030-1357,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2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 13031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