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小镇>正文

发展旅游小镇要坚持文化自信

来源 网络文摘 2018-06-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可或缺,要具备高度的文化自信,必须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城镇化,尤其要秉承文化传承的原则,进一步实施特色民族村镇和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工程,充分挖掘、展示旅游小城镇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乡土特色文化旅游体系。

在第一代的旅游小镇中,乌镇、周庄、同里等古镇都发展了文化遗产旅游,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中,作为传统文化的具体承载物,旅游与文化产业产生了有机的结合。

在新版本的旅游小镇中,小镇依托旅游辐射带动相关依附型业态的延伸发展,形成多样化创新产业体系,并融入全球价值链,这些都离不开文化挖掘、保护、延续与传承。

如华侨城实施的“文化+旅游+城镇化”创新发展战略就是围绕小镇文化内核,定位于世界文博小镇。旅游小镇通过对文化旅游、遗产旅游的挖掘,可以有效应对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

 发展旅游小镇可以挖掘当地自然与文化资源,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与经济优势。无论是旅游小镇还是特色小镇都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资源,实施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浙江云栖小镇、梦想小镇都是信息经济特色小镇,但各有自己细分领域。

 梦想小镇找准特色产业与旅游的结合点,挖掘独具特色的创客空间、创意走廊、创业部落等参与互动性较强的旅游产品,发展出自己的文化创意体系,实现了3A级景区正式挂牌,小镇的独特性得以凸显。

可见,无论是旅游主导模式、“旅游+”产业模式、“产业+”旅游模式,都可以挖掘地方特色文旅资源,构建产业大融合的特色小镇。

旅游小镇的发展与特色小镇的发展如影随行。旅游小镇发展提供了城镇化巨大的驱动力:从需求方面看,随着人们对旅游小城镇的需求大大提高,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符合人们需求的变迁趋势。

 从供给方面看,发展旅游小镇符合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大成果,它不光涉及景点与景区,而是将整个城镇作为一个体系进行设计,构造全域旅游下的一体化新型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以文化自信发展旅游小镇,可以助推旅游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引擎与抓手。

一是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

 费孝通先生曾经提出:小城镇,大问题。小城镇往往地处城市与农村的边沿,可以被边缘化,也可以成为发展的核心带。在特色小镇推进的4.0版中,旅游小镇可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以周边城市共生发展为依托,引导产业、人口向小城镇转移。

在此过程中,不同文化的激荡、碰撞必然产生新的观念、生活方式与文化理念。世界各地的特色小镇旅游都包含着学习、体验当地文化,推崇像当地人一样生活的理念。因此,发展旅游小镇,决不能背离当地文化传统,在形成旅游主导、文旅结合、业态丰富的产业体系同时,有效吸收外来文化,确立自己的文化磁场。

 城市居民与农民逐步融入城镇,旅游小镇的工作与生活成为令人羡慕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以此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诸多难题。

二是区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

乌镇正是抓住这种融合契机,把戏剧节作为联通中西文化的桥梁,取得巨大成效。旅游小镇须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因子,依靠旅游产业链中优势产业的聚集,注重产业延伸与文化融合,把地域文化融入城市群发展的整体框架,找到联结外来文化的植入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获得庞大生存发展根基。

三是商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旅游小镇发展的过度商业化,不仅使小镇失去原有的特色,而且冲击着传统文化。在旅游小镇发展过程中,要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人的生活方式的关系,避免对小镇进行简单粗暴的改造或提升。

如周庄建立古镇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形成旧民居街区创意文化体验区、画家村艺术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街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展示设计中心区,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扬弃、更新与创新发展,是商业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得比较好的例子。

乡土气息、历史文化是旅游小镇的灵魂所在。旅游小镇的建设必须走文化特色之路,将文化内涵、民俗风情、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融入小镇特色打造,体现在小镇“产城人文”各个方面。目前许多旅游小镇的建设面临文化挖掘、品牌打造的难题,市场定位不够明晰,文化自信远远不够。

让旅游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引擎还有很多重要事情要做:要研究旅游小镇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与协调;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文旅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避免变成变相的房地产开发;产业集聚区与开发区向特色小镇、旅游小镇转化时,必须着力打造旅游吸引物,发展文化体验旅游。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400-030-1357,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2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 13031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