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旅游报 2018-06-06 王洋
2014年,对于智慧旅游而言,注定将是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份。
去年底,国家旅游局下发通知,将2014年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2014智慧旅游年”,业界围绕智慧旅游服务的方方面面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今年伊始,首都经贸大学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国家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访问学者李云鹏博士就发起成立了一个民间机构——“智慧旅游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通过“微论坛”和“微传播”的形式,广泛联系智慧旅游及其相关领域企业人士、政府管理人员,共同交流、探索在智慧旅游领域的现象和问题。
前不久,主题为“构建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微论坛在京举办,与会嘉宾探讨的问题包括:政府、企业、景区等各方该扮演好怎样的角色?游客的需求如何得到最大满足?作为“生态系统”,智慧旅游该如何推广下去?
聚焦“谁的智慧”
结合为济南市政府做的“智慧旅游电子导游图”,大地风景智慧旅游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耿军民率先向与会嘉宾展示了他们为智慧旅游所做的探索,从形象展示、智慧营销、数据预警、大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智慧旅游的落地情况,既围绕着景区的宣传推广,又着眼于游客的便利感受。
但随着耿军民的深入分享,大家也陷入了思考,“到底智慧旅游是谁的智慧?”这个问题直接关乎智慧旅游建设最核心、最顶层的设计。
北京金色世纪商旅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清泉首先给出了答案,他主张“城市智慧,游客第一”。“未来,我们谈智慧旅游的时候,应该先撇开政府的职能是什么,企业的能力在哪里,而是关注在一个城市、一个景区里,消费者会发生什么事儿。”
在他看来,如今智慧旅游涉及的内容中,常常提及服务器、软件、摄像头等内容,“企业的属性太强了,不够中立,”他建议道,“企业是否可以先关注城市需求,再去讨论哪些工具能够解决智慧旅游的问题,从而避免在功能里找答案。而且,游客出游过程中,在景区的时间仅占到在城市驻留时间很小的一部分,因而,要强调城市的智慧,才能为游客真正实现便利。”
参与过政府智慧旅游项目设计、来自大地风景旅游规划设计院的徐洋认同张清泉的说法,“智慧旅游需要做到让游客满意,”但同时他也指出,“人们搞清楚了智慧旅游的内核,还要考虑明白智慧旅游项目中,政府与企业的边界到底
在哪里。”在他看来,政府应该着眼全局,专注预警、建立平台等顶层服务,而将细节的工作留给企业。
在谈及现阶段的智慧旅游实际情况时,徐洋举例说,“在大连,景区门票的二维码发票机构就不统一,非常混乱,在国家层面,一定要先统一标准,再统一技术。”
来自大地风景智慧旅游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嘉宾也认为在推进智慧旅游的初始阶段,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可以让智慧旅游走得更稳妥些。“从政府角度出发,不仅推进难度更小,而且可以更好地统筹景区与景区间、城市与城市间的资源。”
论道顶层整合
智慧旅游虽然提出的时间不长,但是前前后后被定义为智慧旅游的业界实践倒是开展了不少,从早期的景区监测,到如今的网络新技术应用,对此,北京旅游委公共服务处处长王清总结了智慧旅游现存的一些问题:目前智慧旅游建设缺乏标准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建设模式缺乏可持续性、长期性;建设过程中重投资、轻管理等等。
但作为北京市开展智慧旅游的推进者代表,王清结合既有经验,在论及智慧旅游的突破口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主张建设一定要遵循几个原则,即“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事实上,这些原则并不难理解,从根本上看,“发展智慧旅游不能为了智慧而智慧,必须跟一个城市的整体建设齐头并进。”
他特别提到,如今智慧旅游还有一个大的背景,即散客时代的来临,因而,为游客提供服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旅游从业者的职责,“北京2013年接待的游客中,90%以上都是自由行的客人,可以说旅游已经是无边境了,我们的电影
院、医院、社区都是游客会去的地方,而且我们统计过,早高峰时间段,处于拥堵的人群中有20%-30%是游客。”在王清看来,新趋势对城市的公共服务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市场需求大,资金支持少,政府如何做到让游客满意,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国家旅游局政法司副处长曾博伟从公务服务的角度详细介绍了政府所关注的一些焦点,事实上,也正是有待改进的地方。在安全管理方面,不少景区都使用了监控系统,安装了比较多的摄像头来应对客流高峰,进行疏导,这是不错的,可是,出了景区,在旅行过程中的安全该如何保障?
在信息资讯方面,游客仅仅获得景区信息是不够的,因为景区只是旅游吸引物而已,从更广义上来说,游客对于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资讯都应该掌握,“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来整合信息。”曾博伟还记得一次和家人去北京郊区游玩,想要找一个咨询中心竟然比找景区花费的时间还长,“我问他,有游客来让你提供信息吗?他说一年都很少。可见,这种很传统、很老套的方式肯定不能解决我们对现今旅游公共信息的需求。”
在旅游营销方面,曾博伟关心的是,如何把整个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旅游形象宣传和企业的实效结合起来,这是未来的方向。最后,在旅游市场监管方面,他说,传统的监管手段已经极其落后了,市场监管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们需要搞清楚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的关系,或者说旅游公共服务和整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是什么关系。”曾博伟阐释说,不同的智慧旅游项目需要依托于不同的平台,而在建设上,两者的投入和诉求也不同。同时,他特别指出,智慧旅游与公共服务的关系也是
建言模式复制
需要认真考虑的,“阔步建设之前,我们需要考虑清楚怎么衔接,才能减少浪费,才能避免重复建设。”
围绕着具体建设,浪潮旅联网公司副总经理刘维凯认为,应该将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去建设,在他看来,生态系统包含作为服务主体的游客、身为组织者的政府,以及直接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景区等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设计这个生态系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个人需求跟商业需求怎么结合的问题。”
北京迅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飞对智慧旅游中的大数据应用做了介绍。他坦陈自己并不能真正跳出企业这个圈子来谈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一直在想,我们该如何利用数以千万级的庞大数据为旅游产业提供服务,目前,我们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主要是,为旅游监管部门调研,提供数据支持;为景区、住宿、餐饮、交通提供数据信息。”
但他表示更希望大数据的相关信息能够与旅游营销真正结合起来,“有的景区人山人海,承载量过大,有的景区游客稀少,甚至无人问津,再加上淡旺季之分,景区人流量非常不均衡。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平台,从而获得全面的数据,继而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找到改善的途径。”
北京慧点东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凡对从政府层面来整体推动智慧旅游的建设提出了期望,“我希望国家旅游局推进的这项工作在全国可以形成一个规则,界定好平台上各参与方的定位,从而使这个成功模式可以无限复制到不同的区域,并不断深化和创新。”
吴凡特别强调,“其实做这个平台,无论怎么规划,或者定位多少功能,最重要的一个核心是看这个平台能不能成为游客真正的第一入口。”也就是说,如果游客一旦在旅游过程中发生任何问题,他第一个想到的若是“我能不能向这个国家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进行问询,比如,我选的旅行社到底服务怎么样,或者是其他情况怎么样,那么这个平台的成功可能性就很大了”。另外,吴凡提出的数据共享建议也得到了政府和企业代表的认同,接下来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以一个安全的方式来共享”。
Copyright © 2012-202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 13031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