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文化教育体系,以整合拓展优化文化教育资源,完善产业布局规划,改善文化传播和教育施行体系结构,健全文化教育保障体系为主线,以推进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为重点,发展基于人生不同阶段教育需求的终身教育模式,全面实施重视培养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达到普及优质基础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终身教育的杭州教育体系建设目标。
5.3.3.2 建设内容
(1) 市民卡应用建设
杭州市民卡工程是一个跨部门整合类工程。以市民卡为载体形成了市民基础信息交换系统,实现跨部门市民基础信息的共享互通,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商业便民服务体系,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提供有效服务。通过对各个部门的信息整合实现市民在交通、社保、卫生、门禁、公安、银行、民政、文化、旅游等部门享受全程一卡通行式服务。
市民卡整合系统建设。市民卡外围系统整合是要对外围系统的网络、硬件、软件等进行建设或改造,使其与市民卡业务系统无缝衔接,为市民卡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
市民卡管理系统建设。市民卡管理系统通过对市民卡的制作、授权、发售、监管等全过程监管实现市民卡全程管理。
市民卡运营系统建设。市民卡运营系统通过对各个社会整合领域部门的综合管理,实现对市民卡在注册、支付消费、个人授权等信息与相应领域行业的企业或单位的对应系统进行验证、同步。
(2) 市民融合平台建设
根据杭州市市民服务要求,融合现有“市民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一本通”、“96345”服务信息化社区统一平台、数字城管等现有平台,杭州智慧城市市民融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要建设“三个平台、四个渠道”,分别是融合服务支撑平台、应用融合管理平台、服务渠道管理平台和“一卡”、“一页”、“一屏”和“一窗”四个渠道。实现一卡通行、一页联通、一屏传递、一窗展示的创新市民融合服务模式。
融合服务支撑平台的建设。融合服务支撑平台主要是以现代服务业中各类实物交易、非实物交易和社会服务的基础性和共性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集成创新,研发一系列标准化的、可共享的共性服务构件,最终形成集成化的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平台,来支撑五个渠道的共性服务。
应用融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应用融合管理平台是从服务应用的层面对应用的运行进行监控、对应用的安全进行管理、对应用的接口进行预留管理、对应用的注册进行监测管理,从而保证市民融合服务平台整体的应用正常运转。
服务渠道管理平台的建设。服务渠道管理平台是对“五个一”渠道的应用管理软件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使服务渠道在应用层面上互相关联、与平台对接,在今后如果有更多的渠道加入,也可以在管理平台的支撑下,免去不必要的重复基础建设,直接对管理软件系统进行开发即可。
“五个一”为主的服务渠道整合建设。以市民卡、市民网页、统一呼号、智能屏、市民服务窗口为主的服务渠道整合和建设,将现有的服务渠道进行详细的整合和梳理,并统一在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中,为市民提供统一的服务渠道接口。
(3) 智慧医疗建设
建设智慧医疗专网。建设覆盖杭州市的高速网络设施,满足智慧医疗专网在高并发压力下的海量数据传输,保障数据实时畅通和安全。
建设智慧医疗数据中心。建设基于居民的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基础资源库,结合其他相关机构提取的信息,经过加工、重组为各类主题数据资源库,为全市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安全及监管、业务协同、分析决策等业务提供最全面、最科学的数据支撑。
建设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规范整合全市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管单位的各类信息系统。利用云技术,建设一体化的杭州市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全市的医疗资源共享、数据交换、信息传输等各类服务。
建设卫生信息业务应用平台。提供面向全市各类用户(包括市民、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管部门)的各类应用。实时提供给临床医务人员完整的患者信息和辅助的诊疗方案,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为居民提供便捷、全程、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建立卫生信息惠民网站,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及健康咨询服务。
(4) 智慧社区建设
智慧社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对社区医疗、社区环保、社区家政、社区微电网等多个社区服务监管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城市社区深化服务及全面监控。通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疗信息平台和大型医疗机构互联互通,使“电子病历”延伸到基础医疗单位,为杭州市分析居民健康状况、预测居民健康风险提供全面数据基础;建设社区内和社区边环境监测体系,包括水资源、噪声、空气、垃圾等监测体系,提供老百姓环境投诉平台,为城市化环境问题的管理提供依据;建设统一的社区家政信息系统,对社区家政提供的各项服务进行分类和监控,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家政服务;未来智慧社区将会构建社区智能微电网,提供社区公共用电需求、智能调节社区用电分布。微电网还参与城市智慧电网,发挥自身的作用。